黄庭坚曾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这句话的意思也表明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以原创为根本,才能促进文化产品的创意性发展,保持发展动力。这也是引领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实现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并在发展中提升质量,实现优化升级。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抓住培养创意人才这个发展重点,重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并且注重形成创意人才进行创作的良好空间,保障创意性人才的培养环节,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意性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良好动力机制。
创意思维不是简单的一种思维,而是在文化产品的创造过程中综合运用的多种思维方式的集合。一个文化产品的创意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产生概念到付诸实践需要许多环节的配合。这需要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用。既然创意思维的运用是复杂的,那么学者们在进行创意思维时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准备和应用。主要包含了三个步骤:创意、创想、创境。也有部分学者从技术和微观角度对创意思维进行了分析。在这部分中,我们主要对创意思维形成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
一个人创意思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了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培养。在先天角度讲,创意性思维受大脑的生理结构影响,这是人为无法加以影响和控制的,因此只能从后天培养角度着力培养。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创意环境等都可以对一个人的后天创意思维有帮助。拥有创意思维的人才通常具有敏锐的思维模式、丰富的创想能力及独特的思维模式,如果加之适当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必定能更深层次地发挥其创意才能。创意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每人的创意兴趣和特点为基础,围绕其兴趣进行开发,这样才能培养出最大限度发挥其才能的创意性人才,也有利于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产业人才类型。对创意人才培养来讲,视野是创意思维的基础,开阔的视野能给创意思维带来丰富的思维源泉,其创造出来的产品才能包含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想象力是创造之源,缺乏想象力是不可能创造出有创意的产品的。因此,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要求就是培养出符合时代思想特征的人才。创意型人才往往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了敏锐的洞察力和无限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事物的发展,并结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加以创造。因此,保持良好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知力是对创意型人才的要求。当然,我们也要从社会环境角度保护这类人才的创意性思维。
一个国家想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必定不能离开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创意思维型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在培养和积累人才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产业的发展速度,但这是文化产业长远发展要必须迈出的一步。新常态下的新动能应该是具有衡量创意能力大小的,而不是看发展速度的。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没有创意思维人才的产业发展速度只能实现短期的增长,无法实现长期快速增长。只有保持原创性的作品设计才能创造出有吸引力的作品,才能实现避免重复设计的误区,实现长远发展。(www.daowen.com)
文化产品中包含了设计师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只有设计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创意的设计思维,才能将这些文化内涵运用到产品中,体现出产品的文化价值,形成产品品牌价值。在创意性思维的创造中,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出体现原创的、具有人文情怀的、脱离了功利性思想的产品。这类产品才能深入人心,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传播了文化,提升了消费者的文化品位。
拥有古老文化的中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传承需要现代人更大的努力。有句话说:“传统并不是崇拜灰烬,而是要让火苗继续燃烧。”这表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现代的文化产品中,而是需要我们结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去传承和利用,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文化产品中,去发掘传统文化的亮点,应用于现代文化市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去感悟认识文化资源的起源、发展及现代的演化。将文化资源理解透彻才能实现应用,想要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佳应用还必须了解文化资源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摸清发展脉络,厘清能加以利用的部分,巧妙的将创意思维应用到现代文化产品中。中国目前的文化产品已经具有自己的模式,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再是模仿西方文化,而是原创性地实现了中国创造,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了文化产品舞台,并将产品推向了世界文化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