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经典起航:普通校长的课改之梦

从经典起航:普通校长的课改之梦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优美的舞姿、优雅的诵读,师生同台诵经典、读经典、唱经典、说经典,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浩瀚的书海中,国学经典应该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中之重。环县五中第二届经典诵读比赛有经典之书,必有“经典”之人。我们在引导学生读经典时,一定要和这些创造经典的人联系起来。有“经典”之人,必有“经典”之事。这次活动的主题,“读国学经典,做有德之人”正说明这一用意。

从经典起航:普通校长的课改之梦

我拼凑这几句话,是不是有点生硬?但确实是我一瞬间产生的真实想法,是学校第二届经典诵读大赛之后的感想。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优美的舞姿、优雅的诵读,师生同台诵经典、读经典、唱经典、说经典,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别是那些小同学们甜美的声音和稚嫩的表演,与古代经典诗词的典雅之美形成的反差,反而成为一道独特的、富有创意风景。作为老师,看到他们陶醉在古典诗文中的那种忘我般的神情,心中有一种幸福感和羡慕情。

说幸福,当老师的容易理解。说羡慕,不一定都懂,特别是年轻老师。

因为我上学的那个年代,学生几乎是没有课外书可读的,更不敢说国学经典了。记得全小学只有二十多本小人书,大都是京剧样板小画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至今印象深刻:第一课,毛主席万岁;第二课,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第四课,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第五课,人民公社万岁、大跃进万岁、三面红旗万岁;第六课,毛主席语录;第七课,林副主席指示。就这么简单的课本,开学常常拿不到手,有时一两个月新书才回来。在那个“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里,很多国学经典被列为反动书籍,学校图书室是不敢存放的。坦诚地说,我从小学到中学,只读过三本小说,《青春之歌》、《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王若飞在狱中》,这不是学校的书,是我家里的书。我父亲是“社请”教师,我们家只有这么三本小说。

环县五中第二届经典诵读比赛

后来形势好了,教育被重视了,读书环境也好了,经典书是有了,但大多数学生照样没时间读。因为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应试教育里,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除了应考资料还是应考资料。“文革”十年,大家都认为影响了一代人,我们的应试教育一搞就是几十年(从恢复高考算起),而且一度愈演愈烈,以致到现在不少地区、不少学校还走不出这一教育的怪圈,这不知道要影响几代人。(www.daowen.com)

物极必反,有识之士终于认识到轻视阅读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的下一代,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是什么。难怪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所没有书香的校园,只是一个训练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更有热心人,作了一些数据上的分析:“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足以让我们汗颜。

在浩瀚的书海中,国学经典应该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对我们消除阅读浮躁、健全学生人格、改变学生心志、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重要作用。大家看看近几年经典诵读带来的学校变化、师生变化,看看周边学校成功的案例就可明白,其他道理我不多说。

环县五中第二届经典诵读比赛

有经典之书,必有“经典”之人。因为每一部国学经典后面都站着一位国学大师、文化名流。我们在引导学生读经典时,一定要和这些创造经典的人联系起来。让学生用高山仰止般的崇敬之心膜拜、学习这些“经典”之人,这也是在活动结束时,我给同学们所说的,首先要感谢、感恩我们的先人,是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智慧创造了我们民族的瑰宝,并且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有“经典”之人,必有“经典”之事。我们读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我们的下一代做“经典”事。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说我凡夫俗子、一介小民,做不了大事,何谓“经典”之事?其实就让我们的后代在读经典中学会“立身行事”。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这次活动的主题,“读国学经典,做有德之人”正说明这一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