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全国新生态教育示范校,同时应市教育局要求,又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并在2014年获得“优秀实验学校”称号。这样一来,势必在思想上引起混乱,行动上引人争议,为更好地推进这两项工作,有一个问题需要和全体五中人,特别是一线老师再进一步探讨,以期达成共识。
讨论的问题:什么是新生态教育?它和新教育是什么关系?
说到生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生物学、自然生态,因自然生态问题而引发了生态教育。后来,词义不断扩展,取其比喻意义,因自然而延伸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中提到“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因为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确实存在着相似性、同质性。这种相似性与同质性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启发性,教育自然不能例外。教育生态学就是用生态学的理念来思考和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人的特点、教育自身的规律、结合社会发展要求,促进教育诸要素的良性发展。
长期的应试教育、功利化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生态如同自然生态被破坏一样也面临危机,这一危机的最大特点是中小学生自身素质下滑,道德素质下滑,导致整个国民信仰缺失,精神倦怠,官场上贪污腐败,商场上假冒伪劣,考场上弄虚作假,全社会唯利是图…… 但如何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生,怎样改善被破坏的教育生态,却成了一个十分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已近二十年,二十年来,从国家高层到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力求改变我们的教育现状,改善中国的教育生态,但行动艰难,收效甚微。这一点作为教育生态链当中的学校,体会最深刻的应该是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
好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实在这之前,教育改革已经初步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从顶层设计开始,力度明显加大,举措较为具体,立德树人目标的与时俱进,高考制度的改革,“管办评”的分离,办学体制、人事制度随之变革,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着实改变着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生态。一个以“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教育发展纲要》)为总任务的教育新生态时代已经来临。而更让人欣喜的是,一大批一线教育工作者、学者、广大教师纷纷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从不同层面各自角色出发,努力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在两者的作用下出现了“新教育改革”、“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新生态教育”、“快乐教育”、“自主教育”等一系列实践、探索行动。
我们大家熟悉的朱永新教授发起了“新教育”实验,就是由一群有志于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教育人所组成的一个民间行动团体。“以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埋首耕耘,成就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民族”(朱永新《新教育文库总序》)。
我们加盟的全国“新生态教育实践校”,是从全国高校课堂联盟中派生出来的。《中国教师报》教师培训中心原主任陈立女士(现为“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为首倡导并引领的民间草根教育行动组织,因为在高效课堂联盟中,“随着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改变教学关系、改变课堂形态为方向的技术改革已经不能满足学校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行政管理等诉求日趋强烈”……“突破课堂技术改革的屏障,将‘以人为本’的教育进行了从理论到实操的设计”的(新生态教育)概念应运而生,它是顶层设计和操作实施系统配套的新的教育体系。”(陈立)(www.daowen.com)
“新生态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受教育生态学思想的启发(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不同层次的研究和实践),把自然生态的观点运用到教育问题上,新生态教育主张在全面改善教育生态前提下,首先从课堂生态的改善做起,通过课堂的改变,进而以点带面改变学校教育教学生态。其有六大核心理念:1.课堂是实现师生生命成长的第一场所,实现课堂形态转变即是改变师生生命状态。2.学校是社会教育体系的核心,学校教育价值的推送决定社会价值品味与认同。3.教师是社会教育体系的中流,是关键要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决定社会教育走向。4.教育行政是教育指挥棒,旨在制定标准,科学评价,有力督导。5.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生态的另一核心,家庭教育生态的品位与高度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反作用于社会与学校。6.社会一切组织机构,尤其是媒体宣传与文化部门构成教育生态的社会链,直接导致社会风向。
基于六大核心理念构建的新生态教育操作和培训体系分为高效课堂系统、生态校园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家庭教育促进系统、社会互动系统。新生态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每个教育利益体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发展。
从构建上看,新生态教育的“六大理念”与“六大系统”,与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有很大的共同之处,这说明他们对改变中国教育是“英雄所见略同”。结合他们二者的理论主张,通过我校几年的行动体验,我们深深感到他们所谓的“新”其实并不是标新立异、追赶时髦,而是在当下纷繁芜杂、层出不穷的理念翻新中,强调教育从规律到本质,强调教育的优秀传统与传承,让教育回归原点、回归常识。把传统教育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一种常识去捍卫,努力修复人为对教育生态的破坏,着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新格局、新秩序、新景象。用朱永新教授的话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从这点上看,“新生态教育”和“新教育”本质是一致的。可以说,“新生态教育”是“新教育”的另一种尝试,另一种形式。二者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比如,新教育实验团队的基地学校很多所谓的“理想课堂”其实就是“高效课堂”的理念。而“新生态教育”目前除在课堂建设上,有明显的优势之外,其他五大方面明显不及“新教育”。其团队阵容、实践成果、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力明显也不及新教育。明白了这一点,二者完全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特别是借新教育团队之智慧弥补我校新生态教育实践之不足。
而已有的事实证明,我校之所以被列为庆阳市课改样板校,其关键是我们很好地推进了这两项实验,并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成绩。我们这样一所一穷二白的新学校,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获得社会和教育同仁的认可,原因就是我们有了这两个抓手。这两个抓手让我们立稳了脚跟,创造了辉煌。今后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得益于此,请大家在实操中不要被概念、名词所困扰,只要我们把握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规律,一切皆能为我所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