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五中新课改到现在可以说多少有点眉目了,今年我在参加了高效课堂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第七次课改校长公益培训后,接受了“新生态教育”理念。我认为“新生态教育”这个提法好,好就好在它把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中的共同点找到了,或者说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受了自然生态的启发。
难道不是吗?因为自然生态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受到了破坏,出现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酸雨污染、垃圾泛滥、水源枯竭等等,所以现代社会才提出了生态教育、生态文明,保护生态成了必修课题。同样,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当代的教育也出现了危机,长期的应试教育着实把我们的教育扭曲了,我们确实在以牺牲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为代价玩“分数大战”,以削弱我们的民族生存力和发展力为代价而急功近利。现在从政府层面开始解救教育危机,我们不妨也将其叫作改善教育生态。不少民间组织、有识之士也加入了这一行动,《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中心适时推出的建设全国教育新生态行动即其代表。中心主任陈立女士成立“新生态教育全国教师培训基地”,致力于建立同盟,携手共进,我校也因而被确定为十所首批全国“新生态教育实践校”之一。
回顾我校走过的课改路,虽短短两年多,但已经很不容易了。2011年春,刚刚建校半年的环县五中决心乘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积极投入新课改。新学校,新队伍,新起点,也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了契机。我们搞新课改,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针对传统课堂的低效教学,尝试着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而改变学校的课堂生态。同时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改革为总突破口,因为过去的几轮课改之所以没有成功,问题大多出在课堂上。基于这样朴素的认识,我们在尝试中摸索,在艰难中追寻。
课改的道路首先是充满艰辛的。几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了这个朴素的教育理想,先后拜访过齐家楼、杜郎口、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陕西宜川中学、山东昌乐二中、河北清河挥公实验中学等课改名校,其中有些学校我们多次参观,反复学习,校长和分管领导两次参加《中国教师报》教师培训中心的课改校长公益培训。我们的认识经历了从懵懂到明晰、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实施也经历了从局部到整体、从盲目到有序的过程。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实践,现在学校已初步形成“班级民主、学生自主”的管理模式,尝试推行以“五步三查”为基本范式的课堂模式。学校也幸运地被培训中心确定为首批全国“新生态教育实践校”,这对我校的发展来说是个重大机遇。
课改的道路也是充满希望的。课改的艰辛换来了初步的成效,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今年,我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在生源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了全县综合第七、在册升学率第四的成绩,课改之功不容抹杀;我校近十名老师在县市优质课大奖赛、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光荣获奖,今年学校在申报课题时年轻教师一次性申报了二十多个课题,同样也得益于课改激发出了教师的好状态。3月份我校被市局定为课改示范校,6月份又与《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取得了联系,课改培训建立了长效机制。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增加了改革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也增强了学校搞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我校存在教师进校前后不一、培训次数多少不均、招收学生逐年增加等客观原因,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在学生的管理和老师的课堂中还存在程度不同、步调不一的问题,特别是今年进校的老师还没有培训。随后,学校将继续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让管理和教学模式逐步成熟并完善。
什么样的课堂就决定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课堂生态变了,管理生态必然随之改变,这就是新生态教育提倡的“课堂驾校”理念,我校在推进开放、自主、高效课堂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明显不同传统课堂下的两种关系,学生大方、大胆、大气,平等意识和自主精神明显强化,为此学校又适时改进了德育工作方式,在全校大力推进“班级民主、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并以此申报了市级课题,把德育课题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学生工作的被动局面,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热情,也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境界。
鉴于环县招生形势,并结合五中实际特点,学校确立了特色办学发展方向。我们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有利条件,配齐音体美训练的设施和器材,在高中部专门设立了艺术班和体育班,集中实施专业训练,根据学力进行文化课教学,由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统一加强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www.daowen.com)
同时为了发现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特长,学校还在高中部开设了校本课程,在初中部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如“家乡山水”、“饮食文化”、“经典影视赏析”、“歌唱与表演”、“传统节日解读”等课程,还有书法班、象棋班等兴趣小组,既发挥了教师所长,又培养了学生特长,取得了一箭双雕、共同发展的效果。学校在尝试开设课程的基础上,整编校本教材,打造魅力课堂,让学生在校生活更充实,学习内容更丰富,发展更全面。
作者在校长论坛上发言
作为一所新学校,五中缺少老学校那样的内涵和底蕴。为此,全校师生共同策划,配合学校新课改,营造了五彩缤纷、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一是提供展示平台,彰显课改文化。校园标语、教师视窗、宣传专栏、楼道文化可以说是课改文化的集中体现。校园的标语和老师的心得,体现着学校和老师对课改的探索与思考;课改之路专栏,反映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艰辛步伐;楼道文化则全是本校师生的自我创造和生成。所有这些,构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课改文化。
二是打造宣传平台,加强内外交流。学校开通了“环县五中校园网”,创办了校报校刊,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学校办学方针,报道学校动态,督促教师撰写反思,实施校园网络培训,建立与外界的交流平台。目前,我校的校报校刊质量逐步提升,网站点击率也不断升高,教师参与热情较高,特别是校园网正式开通半年时间,领导带头,教师参与已发表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三千多篇。
总之,作为一所新生的学校,尽管我们在改变学校教育生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刚刚起步,很多做法还不成熟,全方位的校园新生态教育文化还没有形成,这是摆在每个五中人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重大课题。今后的路依然艰难,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有所作为,为五中创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