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县五中校报》:一所中学改革的成功实证

《环县五中校报》:一所中学改革的成功实证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不,就在我校全面推进新课改之际,《环县五中校报》应运而生,这就是有作为的又一实证,它是继校刊《足迹》之后的又一文化景点。遗憾的是不少学校只看成绩,唯分数论英雄,至今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也希望通过办报办刊促进我们学校的成长,从而提升环县五中的软实力。最后祝愿《环县五中校报》成为环县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点。

《环县五中校报》:一所中学改革的成功实证

巍巍古城下,悠悠环江边,环县五中拔地而起。这所刚刚招生的学校,处处彰显着一个“新”字。新校舍——高标准的建筑和配置;新队伍——一群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新课堂——自主开放的课堂模式;新机遇——政策支持和项目机遇,新篇章——刚刚起步的事业。这一个“新”字,足以让我们浮想联翩,足以让我们信心百倍,足以让我们大有作为。

这不,就在我校全面推进新课改之际,《环县五中校报》应运而生,这就是有作为的又一实证,它是继校刊《足迹》之后的又一文化景点

是景点,就要有人去建设,有人去驻足,有人去品评。

建设者,当然是全校师生,特别是策划、编辑、赐稿的热心师生;驻足者,依然首推全校师生,特别是那些寻找教育本真、追求办学品味的一线师生;品评者,范围可能大一些,但也不外乎充满教育智慧并关心五中发展、促进师生成长的爱心人士。这些都是我们办好校报校刊的坚强支撑,是我们演绎教育故事的宝贵资源,也是我作为校长首先要感念的人。

环县五中校报校刊

多年的教训告诉我,学校不只是教师从职谋生的场所,而更应该是人生发展的舞台。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必然要有精神产品,我们的精神产品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成长,还应该关心自身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标志就是教学的积累与沉淀,这种积累与沉淀往往以作品、日记、反思、论文等形式表现。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想法、灵感、收获因没有及时收录而慢慢淡化,或逐渐老化,以致从教多年还是一事无成,抱憾终生。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沦为教书匠一个重要原因。希望年轻人从我们身上汲取教训,希望校报校刊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www.daowen.com)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舞台就多一批演员,我们尽可能多几把尺子,多几个舞台,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发展的空间。遗憾的是不少学校(也包括我们这样的新学校)只看成绩,唯分数论英雄,至今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死胡同。希望校报校刊能在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上举一面旗帜。

多年的经历告诉我,校报校刊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校园人文精神的春华秋实,从侧面展示学校的办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平。也希望通过办报办刊促进我们学校的成长,从而提升环县五中的软实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最后祝愿《环县五中校报》成为环县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点。

2012年3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