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校长探索:成功的新课改范式!

中学校长探索:成功的新课改范式!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目前进行的第九轮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力度最大、效果较好的教育行动。我县我校也自觉加入了这一行动,但当我们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发现,这次课改所涌现出一些新观念、新做法,在他的著作中能找到印证,而且他早已做得富有成效。因此,我多次说我们的新课改不是创新而是回归,回归教育的本真,这一点不光“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理论和实践,我国的教育大家也早有例证。

中学校长探索:成功的新课改范式!

中国目前进行的第九轮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力度最大、效果较好的教育行动。我县我校也自觉加入了这一行动,但当我们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发现,这次课改所涌现出一些新观念、新做法,在他的著作中能找到印证,而且他早已做得富有成效。

他的“个性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地结合起来的新人,是高尚思想信念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德智体美劳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这一总思想下,他强调“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那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

为此他在德育上实施公民精神教育、情感教育、信念教育和家庭伦理教育。在智育上,他坚决反对单纯智育观点,否定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之外什么都不去想的教育。他说:“不应当把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变成使人迟钝的、毫无用处的、对儿童智力发展有害的死记硬背。教给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体育上,他经过20年的观察记录,发现了健康状况与智力水平的内在联系,“如果学生在学校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死记硬背各科知识,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学习,必然会使学生身体发生病变。”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作用,强调培养审美修养。他又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他认为劳动能培养人的尊严、创造精神、独立能力、责任意识,促进个性形成、智力发展,并且认为德育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孩子劳动,给孩子带来劳动的快乐。他在帕夫雷什中学进行“四崇拜”教育,即崇拜母亲,崇拜祖国,崇拜语言,崇拜书本。并十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他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的观点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成就看成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也是成就。“人有多种表现领域”,“让学生达到他力所能及的程度”,他的“分层教学”、“学习愿望激发”、“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后进生转化策略”等等都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东西。(www.daowen.com)

需要再强调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重视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视。他认为研究是教师劳动的本质,研究能丰富教师内心,提升专业技能,形成创造精神,教师一旦形成创造精神,就能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集体,而要研究就是坚持听课,写观察记录,反思记录,他总是随身有一个小本子,每天记录学校的点点滴滴。他认为一个不会超大纲阅读的孩子也学不好课本,他每年坚持给孩子赠书,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书,他当年的不少学生至今还保存着老师赠送给他的书。

因此,我多次说我们的新课改不是创新而是回归,回归教育的本真,这一点不光“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理论和实践,我国的教育大家也早有例证。当然由于学习的仓促和能力的局限,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吃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方方面面,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理论对解决我们现实教育中的很多问题确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断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普适性会超越阶级、时代、国度,汇同他的道德思想更加光彩耀眼,从这一点上说,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的、乌克兰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