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陆羽身世凄苦,是个没爹没妈的孤儿。甭说是官二代、富二代没当成,就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陆羽的一生中,多亏了各路朋友的帮助。由于陆羽与他们多是忘年之交,所以准确地说应是“亦师亦友”。
陆羽的第一位良师益友,是时任竟陵太守的李齐物。这位李大人不是普普通通的地方官,而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他的祖父李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兄弟,为了大唐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李齐物曾任陕州刺史,后升任河南尹。与陆羽相遇时,他左迁为竟陵太守。
那一年,竟陵沧浪举办“酺”的活动。所谓“酺”,是一种官府给予百姓酒食的大会,兼具文艺表演功能。其性质,很像今天的下乡慰问演出。当时陆羽所在的戏班子,参加了沧浪“酺”。新任太守李齐物作为地方长官出席,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机灵的年轻人。
李齐物在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出任竟陵太守,这一年陆羽不过14岁。如果依康熙皇帝15岁大婚的节奏来看,古人眼中的14岁已经接近于成年。所以也不会把14岁的陆羽当做儿童去对待。但不管怎么说,在李齐物眼中陆羽是一位可造就的年青后辈。陆羽自传中说,李太守对其“捉手拊背亲授诗集”。长辈对于晚辈的爱护,可谓是情真意切。(www.daowen.com)
陆羽是弃婴,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与李齐物的接触,是他第一次与上流社会的人士产生了交集。这时的李齐物,刚刚在与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意。由于李林甫睚眦必报,对于政敌多是赶尽杀绝。所以,李齐物这次不光是左迁,甚至还有着生命危险。特殊的境遇,可能让他厌倦了与官场人士的交往。反而是年少的陆羽,成了李齐物贬官生涯中的一丝慰藉。
陆羽当年由于学佛还是学儒的问题,在寺院里与师父吵得不可开交。由于意见不统一,使得陆羽在少年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学习。李齐物不仅“授以诗书”,还给陆羽找了一位老师。经李齐物推荐,陆羽到火门山邹夫子处学习。对于陆羽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陆羽,也终于从一名“失学儿童”变成了一位“知识青年”。
李齐物在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出任竟陵太守,这一年陆羽才不过1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