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与电影,探讨生死、是非、觉梦、形影等关系

中国艺术与电影,探讨生死、是非、觉梦、形影等关系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系上下文来看,这里讨论的是生与死、是与非、觉与梦、形与影等相互依附又互相区分的事物、现象或判断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罔两问景”的寓言中,庄子没有谈及模仿,也不关心相似性问题,庄子关心的是依附问题。一对双胞胎兄弟可能非常相似,但他们之间可能没有依附关系。柏拉图重视相似关系,庄子重视依附关系。

中国艺术与电影,探讨生死、是非、觉梦、形影等关系

“罔两问景”位于《齐物论》篇末,上承瞿鹊子与长梧子的问答,下接“庄周梦蝶”作为结尾。原文如下: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根据通行的解释,这里的“景”指的是影子,“罔两”指的是影子的影子(简称“重影”)。大意是,重影对影子说:“你刚才还在行走,现在又停了下来;你刚才还在坐着,现在又站了起来。你怎么能这样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我是有所依附才是这样的吗?我所依附的东西又有所依附才是这样的吗?我依附蛇蜕的皮、蝉蜕的翅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而是这样的呢?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而又不是这样的呢?”

联系上下文来看,这里讨论的是生与死、是与非、觉与梦、形与影等相互依附又互相区分的事物、现象或判断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就“罔两问景”这则寓言来说,它讨论的是形与影的关系问题。这里所说的形,用的是它最朴素的意思,指的是物的形状、外表或者轮廓。形与物密不可分,破坏了形也就破坏了物。在这种意义上,形可以等同于物。影与形不同,尽管它与形不可分离,就像在“形影不离”这个词语中的情形那样,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形的变化可以引起影的变化,但是影的变化不能引起形的变化。

在“罔两问景”这则寓言中,由于是重影与影子之间的对话,尽管对话涉及的是形与影的问题,但是重影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也值得追问。因此,这和生与死、是与非、觉与梦之类二分不同,“罔两问景”涉及形、影、重影之间的三重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重影视为影,这样形、影、重影之间的三重关系就可以还原成形与影之间的二重关系。不过,对于我们思考影像本体来说,形、影、重影构成的三重关系比形、影构成的二重关系有更大的启示意义。(www.daowen.com)

柏拉图哲学中也有类似的三重关系。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现实是理念的影子,艺术又是现实的影子。他以床为例,认为存在三种床:“第一种是在自然中本有的,我想无妨说是神制造的,因为没有旁人能制造它;第二种是木匠制造的;第三种是画家制造的。”[2]由此可见,在柏拉图哲学中也存在类似的形、影、重影构成的三重关系。不过,由于后来的哲学家并没有严肃对待柏拉图意义上的理念,因此形、影、重影构成的三重关系也就缩减成了形与影构成的二重关系。

先抛开重影的问题,就形与影的关系来看,庄子与柏拉图的侧重差异很大。柏拉图侧重的是模仿,模仿与被模仿之间的关系是相似,尤其是形状上的相似。在“罔两问景”的寓言中,庄子没有谈及模仿,也不关心相似性问题,庄子关心的是依附问题。影没有自己的主动权,依附于形而存在。在模仿关系中,柏拉图特别强调影的欺骗性,批评它会扰乱健全的理智。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同一件东西插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从水里抽出来看起来是直的;凸的有时看成凹的,由于颜色对于视觉所产生的错觉。很显然的,这种错觉在我们的心里常造成很大的混乱。使用远近光影的图画就是利用人心的这个弱点,来产生它的魔力,幻术之类玩意也是如此。”[3]

在依附关系中,影与形的相似性及由此产生的欺骗性就没有被凸显出来,也没有成为庄子批评的主题。相似性不是某物A依附某物B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一对双胞胎兄弟可能非常相似,但他们之间可能没有依附关系。雨依附云,但它们之间毫不相似。当然,形与影之间也存在相似关系。庄子之所以没有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种关系比较浅显,众人皆知;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种关系不是必要条件,认为依附比相似能够更好地刻画形与影之间的关系。

通过简单的对照,我们可以看到在前影像时代东西方思想家关于影像思考的不同。柏拉图重视相似关系,庄子重视依附关系。但是,无论在哪种关系中,他们都认识到了影既不同于形,又与形紧密相关。在柏拉图那里,抛开理念不说,形、影之间更多表现为一种平行关系,如同木匠的床与画家的床之间的关系那样。画家的床是影,木匠的床是形。尽管画家的床依赖木匠的床,但是它们之间的依附关系不如“罔两问景”寓言中的形、影之间的关系那么紧密。在庄子寓言中,影离不开形,形的变化会引起影的变化。在柏拉图的模仿关系中,画家的床一旦完成,就可以脱离木匠的床而独立存在;而且木匠的床发生变化并不会导致画家的床发生变化。因此,将画家的床视为木匠的床的影子,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因为画家的床并不是木匠的床的影子。在刻画影像的本体论特征方面,绘画远不如影子那么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