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问道·茶之味:一老茶人的执花之手

问道·茶之味:一老茶人的执花之手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饮食对于人不单单是滋养身体,更与灵魂和心性相关。在武夷山的茶人眼里,陈德华、林治、涂胜建这些人代表着一种茶人的精神。涂家第一代茶人大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茶事,50年代成为武夷山茶叶评审以及供销社的负责人,负责收购武夷山的茶叶运往福州出口,那时候福州市成立了国营茶叶贸易公司。如今涂胜建先生已过花甲之年,清瘦矍铄,肤色黝黑,武夷山的阳光似乎过多地照顾了茶叶和他。那是一种相互的情感。

问道·茶之味:一老茶人的执花之手

行走在山中,人素如茶。自得草木气息,任尘世有着再多的纷扰,一杯茶,便足以洗尽尘俗,素颜相对,唯留心底的一抹微笑,扬眉瞬目间浮华都如惊鸿一瞥,把盏临水又如临江写意,泼墨纸上,自得造化妙工。

抱朴子》有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饮食对于人不单单是滋养身体,更与灵魂和心性相关。自魏晋以降,衣冠南渡,文化流播南方,闽人的骨子里多了一份儒雅,少了北方的粗犷。

南方人的闲适与优雅既得益于山水,更得益于茶这样的灵物,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如何沟通自然,让茶通过人的手发乎本性天真,这是茶人的本怀。以武夷的山水孕育出的茶凝结了云气和清露,假以火工最后不仅仅发散岩石之骨韵,同时托着花朵的清韵,岩的隽永可以在味蕾上芬芳,花的气质却是在嗅觉上荡漾,这些看不见的事物妙然共处于一盏,使茶灵魂重生,那些将它们创造出来的人行走在山中,双手捧着的是云朵,是婉约秀丽的山川灵气,或者是一种踏雪寻梅一样的情愫。

武夷山中溪山如云纵浪奔,其中岩以马头为枢,马头岩因马形赋名,有马名自有马的奔腾之力,岩下的茶也是从岩石的名字借来的。很早以前武夷山的茶人大多来自江西,每到茶季赣人逐茶而来,受聘闽人以为营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武夷山开始出现了本地的制茶人,而且师承相传,家族相递,于是茶不只限于经济,最终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信仰。

在武夷山的茶人眼里,陈德华、林治、涂胜建这些人代表着一种茶人的精神。涂胜建家族的茶树就在马头岩,在山下的镇上依山而建的是涂家的茶厂,涂家的茶厂与福建天星茶厂不同,很不像一个工厂,尽管它的名气很大,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南方的四合院。冒着青色炊烟的院子里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每天面对着闪亮的叶子,该是什么表情。

涂家第一代茶人大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茶事,50年代成为武夷山茶叶评审以及供销社的负责人,负责收购武夷山的茶叶运往福州出口,那时候福州市成立了国营茶叶贸易公司。

如今涂胜建先生已过花甲之年,清瘦矍铄,肤色黝黑,武夷山的阳光似乎过多地照顾了茶叶和他。涂胜建的话极少,更多时间他游走在自家的茶园里,对于茶厂的事他很淡然,他的儿子则敦厚温和,像个学者。(www.daowen.com)

庭院里,男人们忙于劳作,女人们则照顾孩子和烟火,茶叶是与生活在一起的,只不过照耀着这个院子。

秋茶季,涂胜建先生暂时放下手中的茶事,邀我到他的小院喝茶。这个小院也正是武夷山马头岩茶叶研究所的所在地。院子里有一个茶室,窗外长满了不知名的绿植和竹子,涂胜建先生对着不远处的黛蓝的山沉吟了一下,开始给我讲述他和茶的故事:

我对茶,一向怀有敬重的心,这种感情有些年轻人不理解,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种真实且深深扎根在心底的感情。

我从小就开始接触茶。刚开始接触茶,确实只是为了谋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茶业中摸爬滚打了多年后,我对茶有了新的认识。我明白了,茶是有灵魂的。它就像是一个生活在你身边的人一样,它能感受到你内心的一切。

若你真心待它,它便更加真心地待你。那是一种相互的情感。没有深入体会的人,是无法领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