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夷茶的产区,一直有多种说法,为了确切划分,我特地前往武夷山,拜访了当地家族三代从事茶业生产的老茶人涂胜建先生,涂胜建先生自幼跟随父亲在武夷山中采茶制茶,对武夷山的茶区非常熟悉。
问:武夷山这么大,岩茶的主产区主要是指哪一块呢?
涂胜建:在古时,武夷茶主要产于狭义的武夷山,也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国家风景区,祖先根据地域特征及其对茶的品质、风味的影响,将产区分为正岩产区、洲茶产区和外山产区。正岩产区相当于现在的北景区,以传说中的三坑两涧为中心;洲茶产区相当于现在的南景区,分布在九曲溪沿岸的洲地;外山产区则是指武夷景区之外的地方。
后来,国家把岩茶产区扩大到了全市范围。不过,综合以往各种对武夷岩茶产区的山场分区,按地形、地貌、生态、气候,以及各地所产茶叶的特质,人们还是习惯把品质较高的岩茶产区分为“一区一带”,也就是风化岩产区和高山生态产茶带。
问:传说中的“三坑两涧”是不是就在风化岩产区?
涂胜建:对的,不过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习惯把风化岩最佳产区视为是“三坑两涧两窠”。就是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悟源涧、流香涧、九龙窠、竹窠。20世纪80年代后,肉桂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地又把肉桂特征优异的产地列为重点产区,比如马头岩。在风化岩产区还有一处也是比较有名的,叫鬼洞。
问:高山生态产茶带又指的是什么?
涂胜建:如果说景区风化岩茶园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代表,那么高山生态茶园就可以说是武夷岩茶的生力军。这个产茶带位于武夷山市西北边的武夷山脉南坡,比较有代表的山场有:山口、吴三地、程墩、曹墩、四新、黄村。
问:您提到“山场”,能为我们解释一下“山场”的概念吗?
涂胜建:武夷山有36座山峰,99块巨岩,无数条溪涧,它们错落布局,将武夷山的山水风景区隔成许许多多的小生态,它们之间形成一种既可自成一体,又有着关联的小世界,武夷人将这些小的生态区称为“山场”。像三坑两涧都属于山场。
交谈中,涂老先生还给我们介绍了武夷山中各个山场的情况。
慧苑坑,武夷山景区里三条由西向东的峡谷之一,相传武夷岩茶的800多名丛中的200多种皆出自这里。代表品种是水仙和白鸡冠。
牛栏坑,位于章堂涧和九龙窠之间,土质肥沃,日照较短,是武夷四大名丛之一的“水金龟”的发源地,市场上较热的“牛肉”就是产自这里的肉桂。
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自三仰峰北谷中发源,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此得名。
悟源涧,马头岩南侧,从武夷九曲景区最高峰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诸多小溪流,汇集到马头岩区域,形成悟源涧的源头。代表品种是水仙。
流香涧,本是无名小涧,昔日因与倒水坑的涧水相连而被统称为倒水坑,明朝诗人徐游历此地时将此涧改名为流香涧。代表品种是水仙。
九龙窠,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峡谷两侧峭壁连绵,形如九条龙,故名。“大红袍”母树就位于九龙窠内。(www.daowen.com)
竹窠,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植被茂密,水仙、肉桂、北斗等品种茶树均有种植,其中老丛水仙被誉为武夷水仙中的极品。
马头岩,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故称马头岩,也有称“五马奔槽”。马头岩地势相对开阔,日照较长,茶叶的酚氨比较高,如今这里的“马肉”已成为武夷肉桂的重要代表之一。
鬼洞,位于倒水坑、火焰峰和慧苑坑、鹰嘴岩间,鬼洞并非洞,而是一条细窄的峡谷,分内鬼洞和外鬼洞,是武夷山原生名丛最为丰富的地方,也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铁罗汉”与“白鸡冠”的原生地。
山口,属于洋庄乡洋庄村,地处武夷山脉迎风坡,降水充足,是适宜茶树生长的暖湿多散射光的半阴环境。所产有肉桂、水仙、百瑞香、紫红袍、佛手等,品种特征明显。
吴三地,地处武夷山市西北部,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现在有2000多棵百年以上的老丛水仙。
程墩,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的北部,是九曲溪源头之一,这里的岩茶以水仙品质最为突出。
曹墩,位于九曲溪上游,是横贯东西的交通枢纽和通往自然保护区、龙川、玉龙谷、武夷源等景区的必经之路。
四新,地处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的东南麓,武夷山风景区西侧,被称为风景名胜区的后花园。
黄村,位于九曲溪上游,夹在星村与曹墩村之间,地势较开阔,适宜种茶。
碧石岩,位于武夷山风景区西北部,以老丛水仙闻名,保留有较多具有一定树龄的高丛水仙,也种有不少肉桂。
佛国岩,地处武夷山风景区北部。是名丛“金钥匙”的原产地。
弥陀岩,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北部。曾与佛陀岩一同作为出口大宗水仙茶的产地,和佛国岩一样,也是名丛“金钥匙”的发源地。
三花峰,地处九龙窠峡谷南面。传统名丛之一的“半天妖”原产地。
刘官寨,位于鹰嘴岩西北,名丛“石中玉”“醉水仙”“玉蟾”等品种的原产地。
莲花峰,位于白岩的西侧,形似白莲花而得名,是名丛“金桂”的原产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