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彭祖,尧帝时受封彭地,子孙以国为氏。后因“慕闽地不死国”远徙此地,隐于荆南山(传说中武夷山旧名)幔亭峰下修炼。后来,彭祖带领其子彭武、彭夷开山劈石,拓溪导洪,于是清凌凌的九曲溪出现了,洪水也退了,崇山峻岭之间,茶园叠翠,梯田堆金,百姓们过上了鸡犬相闻,幸福安宁的日子。人们为了纪念开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此山——武夷山,武夷山从此便以“奇秀甲天下”闻名于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开始于2世纪,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三山(武夷山、庐山、崂山)之一,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武夷山志》中记载:“崇之有武夷,自开辟以来,天造地设,其山之嵚崎险峻,水之曲折潆洄,若鬼斧神工,莫可窥测。海内山水之灵异,于斯为最。然自秦汉而降,历为方士、羽客隐遁之所。”(www.daowen.com)
大型道教类书《云笈七签》第二十七“洞天福地”中载:武夷山是道教第十六洞天,又称升真元化洞天。在道教中,洞天福地是指地上的仙山,其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升真元化洞天为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升:成为;真:真人;元:开始;化:修行。升真元化洞天,意指武夷山为进阶真人的修行之第一洞天。武夷山景点有一处名为“换骨岩”,道书有云:学仙者,当于天台注名,武夷换骨,修炼的道士要在这脱胎换骨后才能羽化登仙,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所在。
武夷山中心景区内,各个峰、岩、景点,都融入了道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印记。如古代帝宫、王城建筑要求体现日、月、星照临,而九曲溪附近分别有星村,半月山,升日峰,正符合此要求;在景区御茶园内有口通仙井(井壁呈圆形),附近武夷宫有口龙井(井壁呈方形),这两口井分别坐落在武夷山九曲溪的溪左与溪右,按“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圆,地为方”之理念,配合上九曲溪的“S”路线,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通仙井以及龙井正是太极图的阴阳两极。此外,武夷宫、止止庵等现存之宫观也是道教在该地的重要传播之处。说到武夷山的道教,就不得不说说白玉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