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茶文化:问道·茶之味

宋代茶文化:问道·茶之味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到了宋代,茶文化已趋成熟,有些游戏原本起于唐代,但到了宋代,随着茶的兴起,那些与茶相关的活动也日渐兴起。宋时在武夷山斗茶十分盛行,且成为一种规范活动。宋代的斗茶有两个标准:一是看茶汤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内沿与汤茶相接处有无水痕。此诗是武夷茶文化,乃至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文献,对研究宋时茶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宋代,还有一种相对高级的茶道,就是分茶。

宋代茶文化:问道·茶之味

历史到了宋代,茶文化已趋成熟,有些游戏原本起于唐代,但到了宋代,随着茶的兴起,那些与茶相关的活动也日渐兴起。其中就有斗茶与分茶。

盛世兴茶,北宋的经济十分繁荣,官员俸禄富足,朝野喝茶之风盛行,建茶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建宁府许多地方都设立了官焙,所制之茶悉数进贡。但随着建茶声名鹊起,朝廷所需不断增大,官焙所产不足进贡,于是茶官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斗茶,针对民焙的茶进行评选,优胜的茶会被收购充入贡茶

斗茶,就是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具有较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好茶,轮流烹煮,分别品评分出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厮杀”,通常是三斗二胜。

宋时在武夷山斗茶十分盛行,且成为一种规范活动。每年春茶采制后,都要举行斗茶,苏东坡就有诗云:“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说的就是通过斗茶选出贡品。

宋代的斗茶有两个标准:一是看茶汤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内沿与汤茶相接处有无水痕。以汤花保持时间较长,贴紧盏沿不退为胜,这叫“咬盏”,而若汤花涣散,先出现水痕则为败,称之为“云脚乱”。

因斗茶而留下的诗文有很多,典型的要数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其开篇就云:“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之后又书:“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此诗全面生动地记述了武夷茶的生长环境、源起、采摘、制作、烹煮、茶香、茶味、操技、观赏、斗茶时胜者败者的心境和茶的身价、茶叶功效等。此诗是武夷茶文化,乃至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文献,对研究宋时茶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宋代,还有一种相对高级的茶道,就是分茶。分茶是唐宋时期表现力丰富的古茶艺,又叫“茶百戏”,用泡沫表现字画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适用于表现中国字画,古人又称之为水丹青。它使中国字画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固体材料发展到液体材料,是固态向液体的飞跃,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北宋初的陶谷在其茶叶专著《荈茗录》中记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www.daowen.com)

由于分茶要使茶汤汤花在瞬即间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一是用“搅”创造出来的汤花形象;一是直接用“点”使汤面形成汤花。宋代沏茶时尚的是“点”茶法,点茶其实就是注茶,即用单手执壶,使沸水由上而下,直接将沸水注入盛有茶末的茶盏内,使其形成变幻无穷的物象。因此,注水的高低,手势的不同,壶嘴造型的不一,都会使注茶时出现的汤面物象形成不同的结果。

陆游有一首《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其中的热闹与寂寥,只有当事人才能分得清楚明了。身为后来者,只能在前人的文字中找一找有迹可循却又遽遥朦胧的过往景象。

后来,由于茶类改制,龙凤团饼逐渐被炒青散茶所替代,因而,茶的饮用方法也随之而改。沏茶用的点茶法被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的泡茶法所替代。在这种情况,分茶游戏也就逐渐销声匿迹了。说起来,还有些可惜。想想现在咖啡的花样玩法,会不会就是学习我们“分茶”的手法呢?

既然说到龙凤团饼,就讲讲它的来源。

宋代时,为了取悦于皇室,各地转运使挖空心思,极尽创意之事。宋真宗咸平初,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造北苑贡茶。他抓住早、快、新的特点,别出心裁地在茶团上印上龙凤花纹,饰以金箔,使得“龙团凤饼”一入宫就备受喜爱,使北苑茶轰动朝野,一时间,达官显贵都以追捧龙凤团茶为时尚,并因此茗冠天下。

虽然后来被散茶所代替,但曾经的习尚多少都会留下痕迹,好的也都会被世人所沿用。如今一些饼茶也都效仿古人的做法,在茶团上印出龙凤的图案,一样受到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