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代茶文化:问道·茶之味

唐代茶文化:问道·茶之味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社会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风气极盛。陆羽认为煮茶用山泉水最好,江河水较差,井水最差。煎一釜茶最多只能倒五碗,多了,在陆羽看来就不是饮茶而是喝水了。陆羽的煎茶法,很快成为朝野上下的饮茶标准,日本沿袭的就是这套方法。

唐代茶文化:问道·茶之味

如果我们穿越回唐代,以现在的饮茶方式去喝茶,那多半是没有知音的。

唐代社会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风气极盛。

在宫廷内喝茶也是十分讲究,唐代的武夷茶为茶饼,饮茶程序较繁多,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不过在其他场合,饮茶的程序相对简化。

首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炙烤,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

烧水。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此称为一沸,加入一些盐(有的还加入姜、葱、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并煮)调味。

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要舀出一瓢开水备用,用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

稍后,锅中的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将刚才舀出的水再倒进锅中,使水停开,形成泡沫。茶水表面上的一层东西,分三种:薄的叫沫,厚的叫食孛,细的叫茶,可饮之。(www.daowen.com)

陆羽在《茶经》中说,煮茶最好要放盐,其他 料可不要。在陆羽的眼中,上述的喝茶法是有些粗野的,所以他在《茶经》中提倡的过程是这样的:

掰碎茶饼,置容器里上火炙烤,至少火力均匀地烤两回,越干越好,可使茶味增厚。把烤好的茶叶趁热放进纸袋子里,防止香气外溢,放凉。把茶叶倒进专用的茶碾子里,碾得越细越好,粉状为最佳。筛一遍,留下细细的茶粉。

收好茶粉,开始烧水。陆羽认为煮茶用山泉水最好,江河水较差,井水最差。用特制的风炉、上好的炭、专用的小锅釜烧水。之后才是上述的一沸、二沸、三沸的步骤。

茶一好,立刻离火,分茶。分茶的要诀在于把茶水上的浮沫艺术地倒进各个茶碗里,最基本的要求是:厚薄均匀。个中高手还可以把这些浮沫做成各种图案,这也是后来到宋代流行起来的分茶技艺。煎一釜茶最多只能倒五碗,多了,在陆羽看来就不是饮茶而是喝水了。

陆羽的煎茶法,很快成为朝野上下的饮茶标准,日本沿袭的就是这套方法。可见,饮茶要有仪式,要有礼敬的心,茶道的精神在《茶经》中已有了充分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