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与隐士: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独立修身之道

茶与隐士: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独立修身之道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羽毕其一生,远涉大野,将茶撷取出来,使其成为与琴棋书画一样可用以独立修身的文化体系。茶之道,中国人将其大而化之,使茶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日本民族将茶安置于生命之上。隐士自有其独立的人格,他们幽栖林下,依靠月光和云露生活,一盏茶无疑是隐士们心灵和舌尖上品味大千世界美妙的液体。与隐士们心灵相通的是那些即使身在庙堂或江湖而美德如玉的读书人,他们与隐士一样对美好天然的事物都有着本能的珍惜。

茶与隐士: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独立修身之道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热衷于喝茶?从早期的饮用和药用功能中解放出来后,茶被赋予了精神内涵。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中国人乃至后来的整个东方民族便有了远奥精约、养纯白于胸中的茶文化。从最初的药用到成为礼仪的一部分,自周至唐代而发展成为一种超越世俗、完善自我、试图消解功利的精神体验。

陆羽毕其一生,远涉大野,将茶撷取出来,使其成为与琴棋书画一样可用以独立修身的文化体系。这种超越犹如庄子坐忘,将茶事置于大通之境,将文化安放于生活之上。于是,人们无论在庭院或者在山林,都会获得一种超尘祛累、俯瞰世俗的高度。生活本来就琐碎,因而需要一种仪式去整理和内化生命的各种激荡,于是人们终于在这种赋予了人文精神的饮啜之事中使茶无限地绽放出它的芬芳,通过回荡于杯盏之间的淡雅气息,使茶既不同于食物的质感味道,也不同于酒的甘冽,更加细腻和空灵,变化和超脱,以此获得对生命的完善升华、对天地万物的更深理解。

数千年来,中国大地因为广袤的山河,云腾致雨,物象浩繁,生发出各种文化,从来习惯于将其流布八荒。像其他源自中国的文化那样,当中国人没有来得及将茶这种关于饮啜的文化固化下来的时候,原有的社会文化形态就被改变了。

宋末,从草原上云一样压向中原的蒙古骑兵冲散了人们对茶的热情。茶文化游牧民族的文化政治之下虽然顽强地生存着,但因为随物赋形不得不改变原本的面貌,却也因此变得更为包容和广博。

日本是一个离开陆地板块的岛国,来自外部的力量很难对日本人产生太大冲击,除非他们心甘情愿,因此这个岛屿上的民族对于文化艺术的探知和积累自有其笃挚深邃的一面。由于他们抵御了蒙古骑兵的征伐,因此他们可以继续从容地喝茶,以致将茶事上升到了仪式美学的高度和信仰的层次,由此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灵魂升华。这背后的原理是建立在与万物精神相往来的学术基础上的,倘若流于形式则只会与生活产生割裂,并非茶道之本真。(www.daowen.com)

茶之道,中国人将其大而化之,使茶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日本民族将茶安置于生命之上。无论如何茶都启发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将东方民族特别是中国人引入一种超越文字和知识认知的生命体验之中,并且变成了一项因时而动的文化活动。

茶原本只是一片树叶,在它的故乡东方,茶在诗人的遐思里摇曳成书卷之间的一团青云,袅袅而动,吐纳着幽谷的芬芳。人们比喻美好的事物像散发着香气的兰草,又喻兰草如隐士一样。隐士自有其独立的人格,他们幽栖林下,依靠月光和云露生活,一盏茶无疑是隐士们心灵和舌尖上品味大千世界美妙的液体。

与隐士们心灵相通的是那些即使身在庙堂或江湖而美德如玉的读书人,他们与隐士一样对美好天然的事物都有着本能的珍惜。对事物的珍惜、对自然的崇尚是因之于对生生之理的体悟,其根本是对道德学养的持守。

陆羽曾经说过,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以来几乎无论士农工商、天子庶民,在内心只要崇尚道德,丘壑俨然,都不约而同地对于修身为本、与物为一的思想精神有着完全一致的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