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的三个重要举措

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的三个重要举措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稳定的最大压舱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要依法行使人民民主专政职能,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确保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十一)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的三个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者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新理念,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念。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中国稳定的最大压舱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强化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要依法行使人民民主专政职能,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确保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

(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三共”社会治理格局。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六)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社会矛盾大多是由利益问题引发的,预防化解的关键是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www.daowen.com)

(七)以活力有序为目标导向

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努力实现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八)“三治”结合为基本方式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

(九)以防范化解风险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提前防范风险,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十)网上网下为共同战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格局。

(十一)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十二)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心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调整完善不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把为群众服务的资源力量尽量交给与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组织去做。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1],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