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社会问题:城乡收入不平等及经济失衡

我国社会问题:城乡收入不平等及经济失衡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最为引人注目。这种发展不平衡既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又带来收入、财富的不平等。

我国社会问题:城乡收入不平等及经济失衡

平等是公平的基础和基本内容,也是正义的要求和体现。平等寄寓着人们对一种美好社会状态、社会关系的期许。

(一)我国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1.城乡之间不平衡发展内含的不平等

在我国逐渐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国家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支持城市大工业的发展,不断地把农业剩余资本转化为工业积累,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极其有限,农民几乎没有任何保障。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弊端日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改变的效果有限,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最为引人注目。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5倍,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超过这一比值,2012、2013年甚至达到3倍以上,此后虽略有回落,但仍一直处于2.7倍左右的高位上。

2.区域之间不平衡发展内含的不平等

我国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重点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特别是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2018年,人均GDP排在前十一位的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内蒙古、湖北、重庆均超过1万美元,它们中绝大多数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而排在后六位的山西、黑龙江、西藏、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均低于7000 美元,它们中绝大多数都位于西部、北部地区,排在末位的甘肃只有4735美元。同时,我国同一区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也较为严重。例如,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与河北之间,重庆、成都与周边城乡之间,等等,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发展差距。

3.不同行业或产业不平衡发展内含的不平等

这类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20余年来,我国的虚拟经济特别是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过快,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2011—2016年,我国实体经济占GDP比例由71.5% 下降到了64.7%;而同一时期,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则逐年增加,至2016年达到8.4%。此后,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虽有所下降,但2018年仍达7.68%。这种发展不平衡既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又带来收入、财富的不平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2018年,金融业的平均工资额达129837 元,比居第三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额高出6000 多元,是各行业平均工资的1.57倍。(www.daowen.com)

(二)我国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解决途径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努力破除城乡之间的各种壁垒,使城乡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构建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使城乡之间平衡发展。

2.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于解决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于缩小不同区域在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供给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增强实体经济的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消除行业或产业不平衡发展现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去虚向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