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在执政党领导下,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
1.加强法治和德治建设
一方面国家应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另一方面要加强德治建设,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引导公众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规范修身律己,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2.改革社会体制(www.daowen.com)
国家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一是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二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四是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切实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3.建立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社会治理的主体绝不仅仅是政府,就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现状而言,客观上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个行动主体共同发挥作用。同时,出于对政府能力、资源和职责的考虑,社会治理也不可能完全依托政府,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市场、社会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让大众的问题大众解决。在责任主体上要以开放共治为原则,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