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叶,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机制的形成,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我国社会的变迁速度之快,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社会的快速变迁,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及各种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在主导方面开始向现代化转化,但转化不平衡、不系统,充满着差距和矛盾。各种新与旧的混合是转型社会的突出特点。表现为:①异质性。各种差异化的行为、观念、规范、制度并存,新身份与旧角色并存。②形式化。大量规则、法令、条文失去实际控制功能,原则界限不清并可能相互矛盾,组织运行的效率降低。
我国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何谓社会结构?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由阶级和其他社会集团的关系、劳动分工以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稳定的、有条理的关系网络。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主要形式。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秩序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网络。这个定义较宽泛,它没有具体指明哪些要素,但我们通常可以理解为,社会的结构要素是多元的,既可以表现为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大众媒介等许多社会元素,也可以表现为阶级、阶层、政治法律、意识形态一类要素。后一类要素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按一定方式排列、组合,形成相互间稳定的关系。社会结构的内容很多,主要有群体结构、组织结构、制度结构、社区结构、意识形态结构。社会结构转型就是这些主要的社会结构要素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因此,考察社会问题,离不开社会转型这一宏观的社会背景。
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结构在加速变迁中产生的影响社会运行与社会生活的诸种社会矛盾与困扰。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结构要素经过无数次的分化与整合,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互补与协调。这种成熟性在于:第一,构成社会基本结构的阶级、阶层的关系是稳定的、明晰的;第二,社会的制度系统是成熟的、完备的,尤其是规范系统具有权威性与控制力,人们经过较长时期的适应已经认同与接受;第三,价值观念是明确的、稳定的,主文化的基本的价值观念已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第四,管理控制系统是有效的,从中央到基层,从决策、管理到执行各个环节都是畅通的。当然,计划社会结构的成熟性不等于优越性,这种成熟性已呈现某种僵死性特征,蕴含弊端与不合理性,引发了改革的冲动与压力。改革引起了社会结构基本要素的分化、重组,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结构要素不断生成,这个重组过程就是转型过程。(www.daowen.com)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要素的变动异常活跃,也异常动荡不定,社会结构各部分、各要素相互错动,充满了矛盾。社会运行处于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态,各种社会功能失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可以说,社会转型时期,就是社会发展的阵痛时期。这一时期是无法人为跃过的,只有等到社会结构各个要素经过整合,产生了适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关系时,这一阵痛期才能结束。因此,我们现在必须正视这一时期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通过社会机制的调整,预防、抑制、化解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尽快地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同时,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速度过快,致使社会资源配置不均,大量不稳定因素开始产生。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就是各种社会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群体或个体身上,导致社会利益结构纵向分化严重,不平等加剧,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广泛的矛盾和冲突。利益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根源,也是所有冲突的实质所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冲突,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转换引起的冲突成为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