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亲家:京剧再现胡妈妈的亲情之旅

探亲家:京剧再现胡妈妈的亲情之旅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探亲家不能空着手啊,我该带些什么呢?”“那哪行,”胡妈妈说,“见了亲家母,不成个样儿。”胡家和李家已经成了一家人,也许没过多久胡妈妈就会把吵架的事情忘了,又在驴脖子上挂了鼓鼓的口袋,再去探亲家。画卷上选取了这些演员在各自拿手戏中的戏装形象,而画家为刘赶三画的正是他在《探亲家》中扮演的胡妈妈。我的配画中有头驴,因为刘赶三真是骑驴演出《探亲家》的。

探亲家:京剧再现胡妈妈的亲情之旅

胡妈妈住在乡下,但她女儿野花却嫁到了城里。趁着农闲,她想进城看看女儿。(注意,我这儿说的是清朝时的乡下,清朝时的城里。)

“去探亲家不能空着手啊,我该带些什么呢?”胡妈妈想了想,“带点儿刀豆、扁豆,蒜苗也带些。对了,再带些饽饽。”

清朝时是满族人当皇帝,就把满族的饮食习惯推广开来,饽饽原是杂粮做的面食

胡妈妈把这些东西装进口袋里,又换了件新一点儿的衣服,还在头上插了朵花。

然后她喊:“我的老头儿呀,给我备好驴!”

胡老头儿上场了:“妈妈,你打扮得这样齐整,干什么去?”记住,在京剧里,老头儿一般都是叫老伴“妈妈”的。

胡妈妈就回答:“我去城里看女儿。”

胡老头儿说:“就是穿家常衣服也不要紧啊。”

“那哪行,”胡妈妈说,“见了亲家母,不成个样儿。”

胡老头儿嘱咐老伴儿路上小心。胡妈妈把口袋挂到驴身上,就骑驴上路了。

胡妈妈唱:“进了城来四处望,两旁铺面尽开张。闹嚷嚷,经纪鱼行贩,还有摆摊场。那边走江湖,各种医卜星象……”

到了女儿家,女儿野花亲亲热热叫着妈。

胡妈妈把驴拴在后门,问野花:“你们家里有没有驴吃的?”

野花说:“只有人吃的,没有驴吃的。”

胡妈妈说:“上次来就把驴饿坏了,这次我带着草料呢。”

野花就接过草料来喂驴。

胡妈妈进屋坐下,野花便来诉说在婆家的苦恼。

胡妈妈劝说道:“你在这儿做媳妇,比不得在娘家,你要忍耐些啊。”她从口袋里掏出饽饽递给女儿,“这是韭菜馅儿的,你先尝一些,等婆婆回来拿过去。”

野花一撇嘴:“这算什么好东西?”

胡妈妈说:“虽不是好东西,你爸爸推啊推的,很累的。”

什么叫“推啊推”?就是推磨。做杂粮饽饽,要把糜(méi)子、谷子、高粱这三种杂粮去掉皮壳,磨成粉混在一起,挺不容易呢。

这时野花的婆婆李奶奶回来了,她唱着:“未曾下庄放下了牌。”“下庄”是玩牌的术语,李奶奶听邻居说她亲家来了,就赶紧不玩了。

胡妈妈忙招呼:“亲家母,你好啊。”

“呦,”李奶奶说,“亲家太太老没见了,咱们亲热亲热。”她就搂了胡妈妈一下。

胡妈妈不习惯,觉得怪难为情的,而且觉得自己被硌(gè)了一下:“你那儿是什么东西顶着我了?”

李奶奶摸摸身上:“哦,你亲家公下班时把鼻烟壶交给我了,鼻烟壶。”

胡妈妈说:“拿出来让我瞧瞧。”

鼻烟壶是装鼻烟末的小瓶,别说胡妈妈没见过,许多现代人也没见过。不过物以稀为贵,鼻烟壶成了文物了。有一种“内画鼻烟壶”,是拿弯曲的细笔伸进小瓶里,在玻璃内壁上作画,难能可贵。

但当李奶奶递过鼻烟壶,胡妈妈却完全没法欣赏,她嘀咕着:“我只知道夜壶,这个什么壶从没用过。”

恐怕夜壶你也没用过,那是小便用具,医院里还能看到。

李奶奶请胡妈妈坐下。胡妈妈在家里是盘腿坐在炕上的,椅子坐不惯,她也要盘腿坐到椅子上,一下子摔了下来。

李奶奶皱了一下眉,吩咐野花:“快把你妈搀起来。”

野花搀起妈妈,婆婆又说:“你瞧,你妈来了半天,连口水都没有喝,倒茶去!”

野花就给妈妈端来一杯茶,胡妈妈说:“我不要喝。”

野花又将茶捧给李奶奶,李奶奶发脾气了:“你怎么连里外都不懂,先给你妈!”

“是啦,婆婆。”

胡妈妈只喝过水,没喝过茶,可这时她也不能不接过茶杯了。

她闻到一股香味,就说:“亲家母,你可真香啊。”(www.daowen.com)

李奶奶说:“不是我香,是茶香。”

胡妈妈问:“亲家母,这是什么茶呀?”

“这叫毛尖。”

“噢,怪不得有这么多毛呢。”

胡妈妈就把手伸进茶杯……

李奶奶吃惊了:“亲家太太,你干什么哪?”

胡妈妈捞出茶叶:“我要把毛扔掉。”

李奶奶憋不住笑了出来。

胡妈妈又问:“你烧水怎么这么快啊?我们乡下用灶烧水,总要烧一会儿水才能开。”

李奶奶说:“我们城里头使的是煤油火炉,用的是薄沙吊子,装一点儿水坐在火上。今天亲家太太您来了,不大工夫就滚啦。”

这个“滚”字使胡妈妈听出亲家母不尊重人的意思:“你说什么啊?”

李奶奶说:“我指的是水,不是指人。”

“啊,”胡妈妈收起笑容,“亲家母。”

“怎么哪?”

“你到我们乡下来,不也一样吗?”

胡妈妈没说错,李奶奶到了乡下,她也会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也会闹很多笑话,何必看不起别人呢。

“亲家太太,今天辛苦你来这趟。”李奶奶说,“你要是不来,我还要打发我儿子去请您哪。”

“哦,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为的就是她!”李奶奶一指野花,“嫁过来到现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意思是野花没能生孩子。

胡妈妈立刻顶了过去:“你怎么能够单怪她哪?”

这话也没错啊,野花没生孩子,毛病也可能出在她丈夫身上。但李奶奶可就绷不住脸了,她立刻跟胡妈妈吵闹起来。要不是正好野花的丈夫回来拦在当中,打起来都有可能。

胡妈妈骑驴回家的路上,她气呼呼地对驴说:“以后再也不进城了!”

可是她的女儿还在城里,她能不去看女儿吗?

胡家和李家已经成了一家人,也许没过多久胡妈妈就会把吵架的事情忘了,又在驴脖子上挂了鼓鼓的口袋,再去探亲家。

周锐趣说京剧

京剧史上有一幅著名的画卷,叫《同光十三绝》,沈蓉圃作。“同光”指的是清朝的同治光绪年间,“十三绝”则是京剧发展初期的十三位著名演员。画卷上选取了这些演员在各自拿手戏中的戏装形象,而画家为刘赶三画的正是他在《探亲家》中扮演的胡妈妈。

刘赶三本来叫刘保山,由于他的表演受欢迎,常会一天赶三个场子,便被戏称为“刘赶三”,他也就索性以此为名了。我的配画中有头驴,因为刘赶三真是骑驴演出《探亲家》的。这头黑驴名叫“墨玉”,很有灵性,能踩着锣鼓点儿上场。刘赶三的这出戏每次都能满座,他的表演固然出色,可是驴的号召力也不容忽视。

百姓的牲畜是不许进入皇宫的,可是刘赶三为慈禧太后演戏时,墨玉被特许进宫。

不过刘赶三更出名之处是他不畏权势,会在唱戏时当场“抓哏”,说自己想说的话。比如,当时的光绪皇帝受慈禧太后控制,他陪慈禧看戏时只能在一旁站着。刘赶三觉得这有点儿不公平,皇帝太可怜了。

有一次,刘赶三在《十八扯》里演孔怀,一会儿装大臣,一会儿装皇帝,他就加了词:“别看我是假皇帝,还能有个座位,那真皇帝天天侍立,何曾得坐呢?”慈禧看了看光绪,从此允许他坐着看戏了。

又有一次,刘赶三在一个官宦之家扮演《老黄请医》里的庸医刘高手。带路的店主老黄对刘高手说:“先生,到了,留神别让狗咬了。”

刘赶三就指着台下临时改词说:“这个门里头我知道的,是没有狗的……”

观众笑起来。

但刘赶三接下来的一句使大家瞠目结舌了:“只有几条走狗。”

当然,因为这样的表现他会吃许多苦头,甚至当场挨打,可他从来没被吓退,想说什么照样说。

所以后世的人们不仅记住了刘赶三的演技,还有他的铮铮铁骨。前些年便以铮铮铁骨的刘赶三为主人公拍了部电视剧叫《天下第一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