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政策研究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政策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测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将从2000年的21%提高到2050年的39%;⑦从收入结构看,和城市居民相比较,农村代际收入较低,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削弱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亟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政策研究

第一,中国人口演进的规律使然。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农村的老年人口比重同样较大,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加上生育观念的革新,中国农村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老龄化程度逐渐提高。预测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将从2000年的21%提高到2050年的39%;从收入结构看,和城市居民相比较,农村代际收入较低,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削弱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亟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公平和效率均衡的客观要求。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普遍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社会进步的导向(刘书鹤,1999;左学金,2001;唐旭,2005;于建嵘,2008),这直接加剧“重效率,轻公平”的社会失衡现象,使得在改革过程中部分群体利益受损现象严重。比如,王秋波(2007)指出中国约有7.4亿城乡就业人员,其中,在城镇扩张过程中形成大约0.6亿的失地农民以及约2.2亿的城市农民工,均缺乏工资、社保等正当权益的维权和保险,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经济主体稳定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www.daowen.com)

第三,政府型公共品的必然选择。这表现在:一方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巨大,类似一种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形式的公共品,需要大量的政府公共财政投资予以启动支持,以促进这一体系平稳演进(陈姣娥,2006);另一方面,从中国二元经济的演进形态看,城市反哺农村已刻不容缓。农村作为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应享受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险。政府所投入的政策支持与转移支付,可以促进农村优势资源集聚,进而有效刺激内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