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及政策研究:挑战与前景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及政策研究:挑战与前景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低统筹层次严重制约了退休年龄改革。另外,当前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缴费率偏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提前退休的大量存在。“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及政策研究:挑战与前景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之初便开始了三种筹资模式哪一种更适合国情的争论,直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确立后才有所缓和。但国企改革衍生的巨大养老风险与快速老龄化压力交织在一起,“统账结合”模式也暴露出很多诸如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隐性债务以及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等始料未及的问题,一度引发三种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也有学者开始探讨名义账户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如袁志刚(2001)等学者赞成实行现收现付制,认为无论何种养老金体制,维持养老金长期平衡的物质基础是年轻一代人口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可以缓解养老金的财政压力。孙祁祥(2001)则认为完全积累制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但要把个人账户“空账”做实,并由政府发行国债来承担转轨成本。郑秉文(2003)提出,名义账户制是一个比较适合像我国这样经济转型国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并从十三个方面分析了对中国国情的适用性,认为该模式不但可以解决中国养老保障的转型成本,而且与选择“统账结合”模式的初衷是相吻合的,兼顾了公平和效率问题。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仍停留在省级,统筹层次不高,使得养老基金不能在全国范围统筹调剂,部分省市养老基金有结余,部分省市养老基金出现支付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制度可持续。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低统筹层次严重制约了退休年龄改革。理论上延迟退休年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范围内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加基金收入、改善基金失衡问题。然而,在现有低水平统筹层次下,退休年龄改革只能加剧各地区基金收支差异的分化。同时,养老保险基金低统筹层次会造成不同地区对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不同认识,形成改革方案意见的不统一(黄健元等,2015)。另外,当前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缴费率偏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提前退休的大量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三:一是抑制提前退休;二是逐渐延长退休年龄;三是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把所有的城市和农村居民都纳入到这一制度中来(朱玉坤,2002;王增文,2010)。(www.daowen.com)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实现2020年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的战略目标,基本养老保险迫切需要顶层设计,并逐步展开,其基本思路是:进一步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融合。加强“统账结合”制度模式,完善个人账户,完善养老金调节机制。治理提前退休行为,提高统筹层次,在基本实现全国统筹后,适时改革退休制度,包括提高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探索职业年金发展模式,完善职业年金制度,构筑“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