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作障碍的界定及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动作障碍的界定及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个体对躯体内外的刺激做出一种不完整的行为反应时,就出现了我们所见到的动作障碍。有关动作障碍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兴奋躁动明显时,表现为乱喊乱叫、东奔西走、撕衣毁物、敲门砸窗,或者阵发性冲动、破坏等行为;运动障碍表现为精神运动抑制时,患者的动作和言语普遍减少。综上所述,运动障碍源于脑部发育或脑部机能异常,而导致个体对肢体或躯干控制出现问题,以至于影响个体的生活和学习。

动作障碍的界定及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当个体对躯体内外的刺激做出一种不完整的行为反应时,就出现了我们所见到的动作障碍。动作障碍的出现,影响了个体对预期目的的执行和完成。有关动作障碍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

动作障碍表现为精神运动兴奋时,患者的言语动作显著增多,或者动作增多为主,或者言语增多为主。兴奋躁动明显时,表现为乱喊乱叫、东奔西走、撕衣毁物、敲门砸窗,或者阵发性冲动、破坏等行为;运动障碍表现为精神运动抑制时,患者的动作和言语普遍减少。轻者表现为动作迟缓、不愿多动、声音低小、缺乏主动性、表情淡漠等;重者则表现为不言不动、不吃不喝、表情呆板、对周围事物缺乏反应等(邓瑞予,1990)。

动作障碍顾名思义,即是由意志所控制的动作出现了问题,不能随心所欲地执行动作。我们都知道,人体是由大脑发出指令,之后才有行动的产生,但是大脑一旦指令出了问题,平时轻易就能做到的动作可能会变得非常缓慢,甚至无法行动。此时大脑的抑制性与选择性变差了,外在的表现就会有许多不自主的动作产生(吴瑞美,2007)。

动作障碍可以包括全身性以及局限性动作失常,又可以突出表现于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或者语言书写等各方面的运动和动作出现障碍(王善澄,1981)。(www.daowen.com)

动作障碍是由大脑发育问题导致的书写以及一系列动作行为障碍,动作障碍儿童有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智力水平,他们通常表现出以下行为特征:行为笨拙、精细动作和大动作控制困难;身体意识和姿势稳定性差;读写困难和执笔怪异(孟祥芝、孔瑞芬、周晓林,2001)。

综上所述,运动障碍源于脑部发育或脑部机能异常,而导致个体对肢体或躯干控制出现问题,以至于影响个体的生活和学习。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本章节提出,所谓动作障碍,是指由于大脑发育问题而导致的书写以及一系列动作行为障碍,包括:刻板动作,即无目的地重复某些简单的言语或动作;强迫动作,即个体明知不必要却又难以克制要去重复的动作,否则就会产生焦虑或不安;模仿动作,指个体毫无意义地模仿别人简单的动作;持续动作,指个体对一个有目的而且已经完成了的动作进行无意义的重复;其他类型,主要指行为笨拙、动作控制困难、身体平衡意识以及姿势稳定性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