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太宗十思疏:六思疏【语文】

太宗十思疏:六思疏【语文】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浚:疏通,深挖。《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主题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需警醒的要点。唐太宗登基后,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的,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太宗十思疏:六思疏【语文】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1]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2]神器之重,居域中[3]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延伸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全文后两段)

[1]浚:疏通,深挖。

[2]当:主持,掌握。

[3]域中:天地间。

[4]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以,用来。(www.daowen.com)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主题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需警醒的要点。

唐太宗登基后,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的,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因为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他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

可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他渐渐骄奢起来,忘记了“以民为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开始作威作福起来了。

就从贞观十一年这一年来看,他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有的大臣向他进谏,如监察御史马周就曾在上疏中指出“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百姓因“供官徭役,道路相继”,“春夏秋冬,略无息时”而“咸有怨言”。他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兴地接受下级的意见了,他在生活上渐渐奢侈的同时,还有些崇尚空谈、不务实际。这点魏征是看得很清楚的。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像隋炀帝一样“行幸不息”起来。又如,对于选拔人才,唐太宗只在嘴上说了千百遍,可是没有像样的具体行动。魏征曾上疏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