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的通俗化
近十年来的图书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很多类型的图书开始向通俗化发展。不少出版社对图书进行改编,突出其实用性,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首先是出版名著通俗本,一时间各种古典名著的白话本、注解本、普及本大量涌现,蔚为壮观。其次是对图书内容进行缩减。如对一些长篇巨著进行精简,推出名著“缩水版”,方便读者“速读”。如四川文艺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名著快读》和《外国文学名著快读》、四川辞书出版社的《文学名著精缩》、东北大学出版社的《中外文学名著选读》、语文出版社的《中外文学名著梗概与赏析》等。再次是缩小开本,推出图书“口袋本”。这种“袖珍图书”,便于携带,方便阅读,因此大受欢迎。近来“口袋本”图书似已成时尚,不少学术著作和文学名著被压缩后做成了“口袋版”,十分热销。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随身读”系列,就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口袋版”。此外还有“口袋本”工具类图书,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英汉对照管理袖珍手册《会议事务》《缓解紧张》《时间管理》等20余种,海潮出版社的《挑战自我》《有效沟通的艺术》《人性的优点》,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英语口袋丛书”等,都是针对性强的便携式“指导手册”和学习手册,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文本通俗化还表现在财经、励志图书的畅销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爸爸穷爸爸》和《谁动了我的奶酪》,以故事和寓言的行文,讲述理财和人生的道理,一改以往此类图书枯燥说理的叙述方式,是理论性书籍的一种休闲性处理,体现了休闲与求知在阅读层面的结合。此外,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未经选择的信息也表现了阅读文本的通俗化特征。文本的通俗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时下社会生活的紧张局促和人们心态的浮躁。
(二)图文本的风行
图文类图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古代即有“左图右史”的说法,明清时代,各类插图本图书风行一时。民国时期,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更是开创了学术著作图文化的先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图文书有所衰微。近十年来,图文书的兴起成了引人注目的新景观。不仅漫画、卡通、大型画册、少儿类图书中图文本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而且,历来为纯文字版的学术类图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图文本。
市场上流行的图文书可粗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绘图或图片作为主要表现方式,以文字作为辅助补充的印刷型出版物,其代表形式有漫画、卡通读物。这类图书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广大读者中风靡。比较畅销的有:《丁丁历险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都市系列漫画《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以及经典的《加菲猫》《史努比》、译林出版社推出的世界系列连环漫画名著系列——《施密特漫画集》《父与子》《蔡志忠古典漫画》等。另一类是图片、文字互相辉映,互相阐释,所占版面基本持平;或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图文结合出版物(插图书)。自1996年年底出版的《老照片》(山东画报出版社)以及1998年的《黑镜头》(中国文史出版社)之后,一时间,衍生出大量以图片为主题的出版物,各种“镜头”“老照片”几乎泛滥成灾,多少反映了出版业简单模仿的畸形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后,插图书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地排行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建筑、绘画、艺术、电影、摄影的图文并茂的插图书,成为书界的亮点。这次图文本热潮更注重选题策划以及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并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印装手段,体现图的诠释能力和个性化风格,在纸张和图片质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带一本书去巴黎》、新疆人民出版社的《画室里的风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藏地牛皮书》、云南教育出版社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都是成功范例。此外,还有一类图文本基本上属于文字类的图书,只配以少量象征性图片,与传统的插图书相似。
图文本的繁荣应该说是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首先,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生活紧张,阅读更多地承担了休闲娱乐的功能。图文书以直观的图画取代繁多的文字表达,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为读者节省了大量时间。其次,图文书将一种相对沉重的阅读变成了轻松的视觉享受,适应了人们日益提高的阅读审美要求,特别是那种封面新颖别致、质地良好、印刷装订考究的图文书更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再次,在以电视、网络为主体的视觉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的出版业受到很大冲击,图书这种深度文化媒体不得不突破创新,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而图文书就是出版界为适应新形势进行的探索。
(三)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www.daowen.com)
文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主要运用了“超文本”技术。“超文本”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托德·尼尔逊于1969年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光记录技术的进步,超文本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单行电子出版物。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的问世、万维网(WWW)的建立,超文本成为在线电子出版物最为流行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超文本是作为线性文本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基于印刷术发展起来的传统文本,以线性文本为其主流。多数出版物通过章节设置、页码标注等方式规定了阅读顺序,读者必须逐页、逐段、逐行以至逐字阅读,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超文本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有相似之处,它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信息,以链接方式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超文本是一个非线性的网状结构,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利用超文本机制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
“超文本”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电子图书(E-book)。电子图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真正开创电子图书新天地的是电子图书阅读软件的出现,比较著名的有Adobe公司的Acrobat Reader、Microsoft公司的Reader、华康公司的Dyna Doc、超星公司的SSReader等。但是所有这些阅读软件都具有互不兼容和不能脱机阅读的缺点。目前电子图书阅览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读者用它可从互联网上下载图书,进行离线和脱机阅读。
确实,电子图书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纸质图书的特点,可以说是书业一次重大的革命。例如:容量大;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有封面、插图、版式,可整页显示,也可翻页、加批注、加书签、画线和折页等;使用方便,利于查找和检索;多媒体格式;自带辞典等工具书,查阅信息方便;工作文档通过随机赠送的软件转换成电子书格式,即可随时随地查阅。另外它还具有便于携带、节约纸张、利于环保的优点。尽管如此,由于电子图书发展仍受消费成本、传统阅读习惯、知识产权、数字化标准等因素的制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图书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图书,但是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则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四)文本的多元化
世纪之交的一个重要景观就是视觉文化的出现,视觉文化主要指“以影视图像符号作为基本表意系统,以凭借光电信道的影视及电脑多媒体作为传播介质,与传统印刷文化相对应的新型的文化艺术形态”。视觉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阅读文本的多元化。传统的阅读文本主要是印刷型的文字文本,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多种媒介形式。如今则是传统印刷文本和视觉文本共存、视觉文本形态飞速发展的时代。视觉文本以影视图像为主要载体,组织了声音、语言、文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号形式与介质,形成了大一统的多媒体世界,包括摄影、图片、电影、电视、卡通、动画、多媒体、数码化成像方式等多种形式,超文本与多媒体的融合还产生了超媒体。
文本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人们对文本的选择倾向更趋于分散和多元化。新兴数字媒体的崛起使电视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风光不再,书、报、刊等传统媒体受到电视和网络媒体的挑战,各媒体之间存在着争抢“眼球”的激烈竞争。这一态势的出现,主要缘于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速度迅速、出版周期缩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