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数作为一种特殊的相对数,产生于18 世纪后半期的欧洲,距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统计指数最早用于测定物价的变动,当时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飞涨,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于是就产生了反映物价程度的要求,这就是统计指数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在此后的200 多年中,统计指数的应用逐步扩大到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工资、生活费用、成本、劳动生产率、股票证券等各个领域,使其成为社会经济统计中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同社会经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统计指数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理论的不断丰富,统计指数的概念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就目前而言,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都是指数。如反映现象动态变化的动态相对数、反映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对比关系的比较相对数、反映实际完成数和计划任务数比较的计划完成相对数等都称为指数。例如,2018 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 309 亿元,2019 年990 865 亿元,则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18 年的110.06%,这个动态相对数就是广义的指数。
从狭义上看,统计指数则是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特殊相对数。例如:要说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全部商品价格总变动或综合变动情况,由于各种商品的经济用途、规格、型号、计量单位等不同,不能直接将各种商品的价格简单对比,而要解决这种复杂经济现象各要素相加总的问题,就需要编制统计指数综合反映它们的变动情况。(www.daowen.com)
一般地说,统计指数具有综合性、相对性和平均性的特征,即统计指数主要是用来反映和研究多种因素构成的现象的总体变动;统计指数所表明的现象的变动是相对变动;统计指数所表示的是多种现象的平均变动。
本章主要是基于统计指数的狭义的概念,探讨指数的作用、编制方法及在统计分析中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