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徐日辉先生早在1983年第1期《文史知识》上发表有《秦亭考》文。徐日辉说:“秦亭,古地名,简称秦,是秦人始祖非子的封邑,也就是秦人的发祥地。秦国,秦朝的名称实源于此。”
关于非子封邑的确切位置,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其《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一文中说:“(秦)地在今甘肃天水县的秦亭。”《辞海》在“秦条”中既说在张家川东,也说在清水县东北。徐日辉先生通过对张家川地形的考察,并以《水经注》渭水条关于秦谷的记载,认为秦亭的确切位置在“今张川县城南秦水二源汇合处的东岸。即张川县城南之川地上。”徐日辉先生提到了牛头河及中游支流后川河,但没有深入到牛头河上游古秦川及上游另一支流秦亭河,也没有涉及清水县秦亭镇秦子铺村。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说:“秦亭,秦谷是也。”这就是说“秦亭”,得名于秦谷。但秦谷在清水县的具体位置,《十三州志》没有进一步注明。
今清水县东部靠近张家川县、陇县三县交界处有秦亭镇。秦亭镇境内有一村,自古称为秦子铺。《清水县志》(乾隆版)记载:“周孝王十三年,封非子为附庸,而邑之秦,秦即秦亭如。唐李吉甫所称为周孝王邑非子与秦亭者是也。”明《巩昌府志》说:“秦亭,在清水县东北亭乐山。”“清水县,郡之东界,古秦仲所封地。”清《古今图书集成》卷五五八说:“秦亭,在县东三十里亭乐山,今为白沙铺。”《路史》说:“非子所封之秦亭则在清水县东四十里,俗名秦乐山。”《秦州直隶新志·地域》说:“清水县东四十里曰秦亭铺,疑即非子始地。”康熙版《清水县志》记载:“亭乐山,邑东四十里,即古秦亭山。”乾隆版《清水县志》记述:“周孝王因非子善蓄马,稗居汧渭之间,后里秦亭于陇上,秦亭之名自此始。”“秦亭山,东四十里,俗名亭乐山。”《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行省图在秦州清水县东绘有“秦亭站”。元代清水碑文中也有“秦亭后进公合纳谟书丹”字样。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秦乐山是清水县东四十里处的一座山,此地有古秦亭。这座山,今天称为莜麦岭,莜麦岭有村子秦子铺。(www.daowen.com)
秦子铺一带山势平缓,气候湿润,且多草坡,今天亦是蓄养牲畜的养殖区。并且,在此建邑筑城也是极有可能的。史料和清水碑文均记有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在秦子铺一带设“秦州清水郡南和县”兴建百家城的史实。如果按周孝王十三年封非子为附庸而邑之秦算起,秦亭当有两千八百八十八年的历史了。
史学家、陕西省博物馆馆长周天游先生早在西北大学讲先秦史时,明确地说甘肃省清水县一带是秦人的发祥地。王国维《秦都邑考》说:“秦之祖先,起于戎狄。当殷之未有中潏者,已居西垂。”“然则有周一代,秦之都邑分三处,与宗周、春秋、战国相当,曰西垂、曰犬丘、曰秦,其地皆在陇坻以西,此宗周之世秦之国本也。曰汧渭之会,曰平阳,曰雍,皆在汉右扶风境,此周室东迁,秦得岐西地之后都邑也。”这里说的“秦”,正是与陇县千阳相邻的秦亭之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