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靖〕德州志三卷,(明)何洪修;郑瀛纂,明嘉靖七年(1528年)刻本。习称何志。
何洪,山西代州人,山西行都司籍。明代于军务繁重、位处要冲之地置行都指挥使司,即行都司,统摄军事。何洪的先祖为行伍武弁,何洪则由举人而官至德州知州。何洪在政务稍平之余暇,主持纂修了《德州志》。郑瀛,福州闽中(今福州附近闽侯市)人,举人,官德州学正,是德州儒学的主官。
明代是我国方志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位之初,即诏令天下郡县修志。明成祖朱棣两次颁发《修志凡例》,规定了志书的记载内容与编写体例。到了嘉靖年,修志达到鼎盛。作为神京门户的德州,《德州志》便应运而生。何志是现存最早的德州志书。该志系统记载了德州有史以来至明嘉靖年间的史实。全书共三卷,约4万字,卷之一为天文志、地理志;卷之二为食货志、官治志、学校志、选举志;卷之三为人物志、杂著等,共八志。卷后有史麟跋,郑瀛序各一篇。每志下设若干目,有的目下还有若干子目,层次分明,体例完备;内容简约,文字简练,明显具有明代志书纲目体的特点。宁波天一阁、上海图书馆藏有残本,中科院图书馆藏有残本胶卷,山东省图书馆藏1981年抄本。2010年,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印《德州旧志九种校注》(潘友林整理校注),其中的明嘉靖《德州志》依天一阁藏本整理复制,是目前的通行本。
2.〔万历〕德州志十二卷,(明)唐文华修;李禴纂,安受善续修;王克宽续纂,明万历四年(1576年)刻,天启续刻本。
唐文华,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人,举人。万历二年至四年(1574—1576)任德州知州,后升兖州府同知。离任后,德州曾为其立碑纪念。李禴,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贡生。万历二年任德州学正,是德州儒学的主官。
安受善,邯郸人。举人。天启年间任德州知州。清康熙《德州志》称其“和平易简,与百姓相安”。王克宽,山西稷山人。天启三年(1623年)任德州儒学训导。其时州学已不设学正,训导成为州学长官。(www.daowen.com)
这部《德州志》,初成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知州唐文华主修并校刊,州学正李禴纂修,习称唐志。天启三年(1623年),知州安受善、州学训导王克宽又对唐志续编,连同唐志原版合并重印,而成安志。
明万历《德州志》是明代的第二部德州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四著录、《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一七十《史部》“地理上”著录。存卷一至五,国家图书馆藏。天启续刻本。明万历《德州志》比嘉靖《德州志》有较大进步,由八志增为十一志,容量扩展近一倍。万历《德州志》内容丰富,折射出明代德州人文之兴盛。
明天启《德州志》,明天启五年(1625年)刻印。后世也称为安志。该志以明万历《德州志》(唐文华、李禴纂)为本,仅于官职、艺文等处稍作续补,记事上自传说中少昊,下至明天启年间。全书共十二卷,卷首为唐文华序、目录、修志姓名、凡例等;正文分舆地、建置、官秩、籍赋、学校、兵防、选举、宦绩、人物、丛记、艺文共十一志,卷后为李禴跋,约9万字。
明万历《德州志》增加了“德州总图”和“德州城图”,开创了德州志设图的先河。国内现存明万历《德州志》一至五卷残本及明天启《德州志》残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中科院图书馆存有残本胶卷。2010年,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印《德州旧志九种校注》(潘友林整理校注),以抄录明天启《德州志》残本胶卷为主,以明万历《德州志》胶卷作补充,是目前的通行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