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州历代要籍题录与资料索引》二宋时期(907-1279)

《德州历代要籍题录与资料索引》二宋时期(907-1279)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淳化元年又升任医官使。吕颐浩,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人。宋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绍兴九年,吕颐浩去世,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淳熙十五年,配享高宗庙庭。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吕颐浩集》,吕颐浩撰,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北宋沧州无棣人。石介,字守道,号徂徕,兖州奉府人,祖籍德州市乐陵

《德州历代要籍题录与资料索引》二宋时期(907-1279)

刘翰,宋沧州临津(今德州市宁津县)人。世代研习医道,曾代理护国军(唐方镇名)节度巡官。周显德初年,到宫廷献《经用方书》三十卷、《论》十卷、《今体治册集》二十卷,得到周世宗嘉奖,任命他做医官,所献书籍交付史馆保存。后来又兼任卫尉寺主簿。宋太祖北征时,命刘翰随军问行。宋建隆初年,任朝散大夫、鸿胪寺丞。还曾按皇帝之命,详细修订《唐本草》,刘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照、张素、吴复珪、王光佑、陈照遇共同商议,最后确定收载的药物有:《神农木经》360种、《名医录》180种、《唐本草》增加的药物114种,有名称没有使用过的194种。另外又参考各种医书考定新增加的药物133种。此后即兼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端拱初年,又被任为尚药奉御。宋淳化元年(990年)又升任医官使。

著作:《经用方书》三十卷(参见《宋史》《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籍通考》)、《论候》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参见《宋史》《国史经籍志》《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古今医统大全》)。

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德州市乐陵市)人。南宋大臣、封秦国公、太师。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宋高宗南渡,起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两入政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少傅、醴泉观使致仕。绍兴九年(1139年),吕颐浩去世,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著作:《文集》十五卷(已佚)、《忠穆集》《吕颐浩集》《燕魏杂记》等。

提要:《忠穆集》八卷,缩微品,吕颐浩撰,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国家图书馆,1986。点校本《吕颐浩集》,由周琦、徐三见等点校、丁式贤复校,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古籍出版社列入“浙江文丛”出版发行。

《吕颐浩集》,吕颐浩撰,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该书收《忠穆集》八卷。补遗收入其佚文共五十二篇、退老堂与人相和诗十九首、乐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所收和诗外三首、《天台续集》所收佚诗八首。附录所收为吕颐浩相关史料,有《宋史·吕颐浩传》《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八、《忠穆传·吕颐浩传》《建炎复辟记》《吕忠穆年谱》《吕忠穆遗事》《吕颐浩行状》《林泉野记》《北海集》中所见关于吕颐浩的史料。

《燕魏杂记》一卷,吕颐浩撰,清嘉庆刻本,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印,国家图书馆收藏。该书对古代燕、魏之地的地理沿革、风土人情、文物景致作了简要介绍。对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平及主要事迹,亦结合古今史籍记载,一并加以记述。

李之纯(1035—1110),字端伯,自号屏山居士,北宋沧州无棣(今德州市庆云县)人。李之仪之从兄。金章宗时进士及第,三入翰林,官至尚书右司都事(尚书省中分管兵、刑、工部三行日常事务),因其壮志为当路者所阻,遂于中年弃官而归心佛学。纯甫一生力倡“三教合一”。他认为近世儒者,推论大道,穷任命之源,其功甚巨,然其论佛,却不能深究其旨,以至坠于邪见,疑误后生。他对儒家学者有关论佛、辟佛的言说,进行分类条理,编定为《鸣道集说》。另有《楞严》《金刚》等经的注释及诗文集、论述公允平直,皆出入三家。他的观点成为当时主张“三教合一”说的代表性思想。

著作:《成都大慈悲寺集》二卷、《成都大慈悲寺记》二卷(参见《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卷十四)、《李之纯文集》二十卷(参见《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卷十五)、《奏议》五卷(参见《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卷五)、《屏山李先生鸣道集说》三卷。

提要:《屏山李先生鸣道集说》三卷,李之纯述,抄本,国家图书馆收藏。在该书中作者“援儒入佛,推释附儒”,阐述了他的“三教合一”思想。在该书的自序中,历述了三教的源流,“圣人不王,道术将裂,有老子者,游方之外,恐后世之人寒而无所人,高谈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游方之内,恐后世之人眩而无所归,切论天地既生之后,而封之以仁义。故其言不无有少相龃龉者,虽然,或吹或嘘,或挽或推,一首一尾,一东一西,无圣素王之志,亦皆有归矣。其门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于支离也。庄周沿流而下,自天人至于圣人,孟轲溯流而上,自善人至于神人,如左右券,内圣外王之说备矣。惜夫圣人没,圣人之道不传,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书从西方来,盖距中国数千万里,证之文字,至言妙理,与吾圣人之心,魄然而合。岂万古之下,四海之外,圣人之心,竟不能泯灭耶!”这段论述说明了尽管儒道分流,佛生西方,然而其道则“魄然而合”。

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北宋沧州无棣(今德州市庆云县)人。宋代著名词人,苏轼门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皆其所能。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指点;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其佳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清幽,可谓千古绝唱。(www.daowen.com)

著作:《姑溪词》一卷(参见《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卷二十二)、《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姑溪题跋》二卷。

提要:《姑溪词》一卷,李之仪撰,文渊阁著录。此本为毛晋刊,凡四十调,共八十八阕。之仪以尺牍擅名,而其词亦工,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

《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李之仪撰,善本,清抄本,北京图书馆收藏。该书是作者的词作结集。诗词文已分别收入《全宋诗》《全宋词》和《全宋文》。其中存诗750首,题材广泛,清婉旷达;存词94首,清婉俏倩,长于淡语、景语、情语;存文730首,包罗众体,记事简略,抒情真挚,说理畅达。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号徂徕,兖州奉府人,祖籍德州市乐陵市。进士及第,历任郓州、南京推官、嘉州军事判官。以丁忧父母,归徂徕山下隐居治学,以《易》教授弟子。后入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学者慕名从之者甚众,“太学由此益盛”(《宋史·石介传》)。为人正直,关心时政,指切当时,无所讳忌,终招谤议,被排挤出朝。“以先生事(孙)复”,将孙复讲学的“泰山信道堂”易名“泰山书院”,作为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在此基础上,一个闻名全国的泰山学派形成,并由此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孙复、石介被推崇为宋明理学的先驱者奠基者。其思想以维护王权为要,推崇儒学,树立孔孟之道权威,为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理学先驱。其“道”“气”论,“道统”说,为宋代巩固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证明,也为理学兴起准备了条件,颇具唯物主义因素。其“明道”“致用”的为文原则,“道统”“文统”一致的观点,为宋明理学家提供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衡量标准,开理学文学批评的先河。

著作:《易解》五卷、《易口义》十卷、《唐鉴》六卷、《政苑》一卷《徂徕先生文集》二十卷、《三朝圣政录》。

提要:《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石介撰,清光绪九年(1883年)刻本,国家图书馆收藏。是北宋初石介诗文著作的汇集,卷一颂十首,卷二古诗二十五首,卷三古诗二十九首、卷四:律诗八十首,卷五杂著五篇,卷六杂著五篇,卷七杂著十篇,卷八杂著十篇,卷九杂著十篇,卷十论四篇,卷十一论八篇,卷十二书五篇,卷十三书六篇,卷十四书七篇,卷十五书七篇,卷十六书八篇,卷十七书五篇,卷十八序八篇,卷十九记十一篇,卷二十启表文十篇,佚文(包括片断)凡八篇,作为《附录》一;墓志铭、传记作为《附录》二;《徂徕集》各本序跋、题识及历代石氏祠记等收集在一起,作为《附录》三;其他散见于史籍的石介事迹、评论等,作为《附录》四。

赵自化,今德州市禹城市人。高宗时为景州刺史。父知岩,习经方明药之术,以授二子自正、自化。自正试方技。补翰林医学。会秦国长公主疾,或荐自化诊候,疾愈。表为医学,加尚药奉御。淳化五年,授医官副使。著作:《四时养颐录》《汉沔诗集》《名医显秩传》。

提要:《四时养颐录》,又名《调膳摄生图》,赵自化撰,记叙饮食疗法。医书以“养颐”为名,内容中贯穿《易经》思想,而非单述寻常养生之道。论述了人只要顺应四时的变化,调其情志、安其起居、助以药食、勤以引导、慎以宜忌,就可以杜绝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

《汉沔诗集》五卷,赵自化撰,是他被贬官到郢州时所写诗文。宋白、李若拙给这部书做了序。

《名医显秩传》三卷,赵自化撰,将自古以来凭借医术而达显贵的人的事迹编集成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