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朝时期的重要资料索引

唐朝时期的重要资料索引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天宝八年经人荐引,举有道科,任封丘县尉。唐天复元年冬,朱全忠率军攻蒲、华二州,李愚避难洛阳,李愚应试中举,任河南府参军。三年,朱预谋篡唐,李愚避难太行山之东。孟诜,唐汝州梁人,寄籍平昌。唐朝大臣、平原太守、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唐朝时期的重要资料索引

崔善为,唐贝州武城(今德州市武城县)人。擅长历数,初任隋文林郎,督工徒五百营建仁寿宫,以记忆超群,得杨素赏识,后多次受命处理疑难案件。隋仁寿年间,崔善为迁楼烦司户书佐,得李渊赏识,密劝李渊夺取天下。李渊起兵后,崔善为署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唐立国后,崔善为迁尚书左丞,以清明著称。诸曹史恶嘲崔善为,李渊下令悬赏。傅仁均撰《戊寅历》,李淳风诋其粗疏,崔善为受命考二家得失,多有裁正。贞观年间,崔善为历任陕州刺史,大理、司农二卿,秦州刺史。

著作:《令》三十一卷(合撰)。(《全唐诗》三十八卷收《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答王无功九日》诗二首。)

高适(702—765),字达夫,今德州市乐陵市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唐天宝八年(749年)经人荐引,举有道科,任封丘县尉。一年后弃官,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军中记宝参军。高史之乱后,官至谏议大夫。后因削平永王璘有功,历任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常侍,并封渤海候。

著作:《高常侍集》。

提要:《高常侍集》,高适撰。原集二十卷,已佚。今有《四库全书》所收影宋钞本,十卷。凡诗八卷,文二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八卷。别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均为二卷。刘开扬笺注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高适诗集编年笺注》本。高适与岑参一样,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因此,高集中也以边塞诗为多,集中大部分诗歌能从政治的角度提出问题,思想感情深沉雄厚,直抒胸臆,以洗练的语言和苍劲的形象取胜,尤以七言歌行为佳。代表作品有《燕歌行》《邯郸少年行》《封丘作》《别董大》等。

李愚(?—935),字子晦,后唐渤海郡无棣(今德州市庆云县)人。因倾慕晏婴(字平仲)为人,初名晏平。唐天复元年(901年)冬,朱全忠率军攻蒲、华二州,李愚避难洛阳,李愚应试中举,任河南府参军。三年(903年),朱预谋篡唐,李愚避难太行山之东。梁末帝即位后,拜李愚为左拾遗,后迁至崇政院直学士。衡王朱友谅为末帝之兄,后梁大臣李振等均见而拜之,唯李愚作揖叩见。末帝责备李愚不拜见衡王,遂以冒犯尊严之罪,贬为邓州观察判官。后唐庄宗灭梁,拜愚为翰林学士。同光三年(925年),以都统判官随魏王西征前蜀。四川平定后,李愚以军功升任中书舍人。后唐天成元年(926年)6月充任太常卿,翌年4月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命为相。应顺元年(934年),李愚任左仆射。同年5月,末帝即位,李愚充太徽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因与刘煦不睦,议事多不合,李愚仍守左仆射职,刘煦罢相。李愚对中国九经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的雕版印刷,使大量珍贵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

著作:《白沙集》十卷、《五书》一卷、《丘光业诗》一卷、《创业功百传》三十卷(合著)(参见《旧五代史·唐书》四十三、《列传》十九)。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唐代诗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46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五百七十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著作:《孟东野诗集》十卷、《咸池集》十卷。

提要:《孟东野诗集》十卷,孟郊撰,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影印本,北京图书馆收藏。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均出版了此书的现代版本。卷一为乐府上,卷二为乐府下、感兴上,卷三为感兴下、咏怀上,卷四为咏怀下、游适上,卷五为游适下、居处,卷六为行役、纪赠,卷七为怀寄、酬答、送别上,卷八为送别下,卷九为咏物、杂题,卷十为哀伤、联句、赞、书。此书卷未有“泰兴季振宜沧韦氏珍藏”题识。钤“季振宜印”“安岐之印”“黄丕烈印”“汪士钟印”“杨绍和鉴定”“李盛铎印”“李滂”等印。

《咸池集》十卷,孟郊撰。共五百一十一篇,厘别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十四种,又以赞书二系于后,合十卷。(www.daowen.com)

孟诜(621—713),唐汝州梁(今河南汝州市)人,寄籍平昌(今德州市临邑县)。唐高宗朝考中进士,授长乐尉,历任凤阁舍人、台州司马、春官侍郎、同州刺史。后辞官居伊阳山治方药,曾对人说:养性者,善言不可离口,善药不可离手。

著作:《补养方》三卷(亦名《食疗本草》三卷)、《必效方》三卷(已佚)、《家祭礼》一卷(已佚)、《丧服正要》一卷(已佚)、《锦带书》(已佚)。

提要:《补养方》三卷,孟诜撰。经张鼎增补,改名《食疗本草》三卷,现存敦煌莫高窟发现之古抄本残卷及近人辑佚本。又撰有《必效方》三卷,在《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书中多有引录。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号应方,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曾任平原郡(今德州市陵城区)太守。唐朝大臣、平原太守、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著作:《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颜鲁公集》(宋朝人编辑)。

提要:《颜鲁公文集》三十卷,颜真卿撰,(清)黄本骥编,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湘阴蒋环刻本,北京图书馆收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现代版本。该书收录了颜真卿的终生著述,共收赋一篇,表十一篇,奏五篇,疏一篇,状二篇,议三篇,判二篇,牒一篇,书一篇,帖二十篇,序六篇,记十七篇,述一篇,赞二篇,颂一篇,辨一篇,题名四种,碑碣、墓志铭三十四篇,祭文二篇,仪注一种,残碑一通。言辞率真慷慨,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开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

张祜,字承吉,唐朝清河郡东武城(今德州市武城县)人。中唐著名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以“宫词”名噪诗坛,被誉为“宫词老大”,晚年浪迹江湖。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新唐书·艺文志》录其诗一卷。

著作:《张处士诗集》五卷、《张承吉文集》十卷。

提要:《张承吉文集》十卷,张祜撰,再造善本,据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北京图书馆收藏。此本收诗468首,较《全唐诗》所收张祜诗多150余首。其作品涉及多个题材,有山水、寺庙、酬赠、拜谒、闲居、宫词、乐府、边塞等。诗集中有部分乐府、宫词之作,真实记录了盛唐上元灯会等节日盛况,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唐王朝的宫廷风俗及民间习俗,对于研究唐代的文化习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代表作有《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送苏绍之归岭南》《旅次石头岸》《隋宫怀古》《从军行》《爱妾换马》《宫词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听筝》《散花楼》《悲纳铁》《樱桃》等,其中《题金陵渡》和《宫词二首》流传颇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