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北朝时期(386—589)的历史成果整理

南北朝时期(386—589)的历史成果整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熙平三年,奏请修补《石经》。正光四年去世,年73岁。崔浩,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崔鸿,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人。刘怀慰,本名闻慰,字彦泰,南北朝平原人。刘怀慰受命为辅国将军、齐郡太守,全权处理齐郡军政要务。刘峻,字孝标,今德州市平原县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明山宾,字孝若,南北朝平原鬲人。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领青、冀二州大中正。

南北朝时期(386—589)的历史成果整理

崔光(450—523),本名孝伯,字长仁,孝文帝赐名光,北魏东清河郡鄃县(今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崔庄村)人。北魏时期名臣、历史学家,刘宋乐陵太守崔旷之孙、长广太守崔灵延之子。太和六年(482年),授中书博士,转著作郎,随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迁给事黄门侍郎。参谋孝文帝迁都洛阳,拜散骑常侍,封朝阳县伯。宣武帝即位后,拜侍中,专修国史,迁太常,领齐州大中正,拜中书监、太子少傅、右光禄大夫。熙平元年(516年),拥立孝明帝即位,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平恩县侯,迁司徒、国子祭酒、太子太保。熙平三年(518年),奏请修补《石经》。正光四年(523年)去世,年73岁。追赠太子太傅、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冀州刺史,谥号文宣。

著作:《百三郡国诗》百三卷;《五韵诗》;诗、赋、铭、赞、诔、颂、表、启,数百篇,五十余卷;《服制》(均参见《山东通志艺文志订补》卷十六)。

崔浩(381—450),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德州市武城县)人。北魏杰出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崔浩作为军事谋略家,深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崔浩才艺通博,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外,在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等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著作:《周易注》十卷、《急就章》二卷、《历术》一卷、《汉书音义》二卷、《赋集》八十六卷、《食经》九卷、《爻义注》十卷、《食经叙》《五寅元历》《国书》三十卷(合撰)。

崔鸿(478—525),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今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人。北魏大臣、史学家,少好读书,博综经史。历任兵部郎中、司徒左长史,奉命参修国史,撰写孝文帝和宣武帝世宗《起居注》,迁前将军。

著作:《十六国春秋》一百卷。

提要:《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北魏)崔鸿撰(明)屠乔孙、项琳辑,明万历刻本。崔鸿是第一个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史的人,并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本书不仅有宝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开日后北魏史、辽金史、元史、清史之先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象征,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文献,是一部记述自西晋灭亡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北方十六个政权兴亡历史的断代史。

刘怀慰(447—491),本名闻慰,字彦泰,南北朝平原(今德州市陵城区)人。品德高尚,其父去世,素食单衣,养孤弟妹,事寡叔母,皆有恩义。初为南朝桂阳参军、邵陵王参军,广德令,尚书驾部郎,后以受萧道成信任,迁步兵校尉。南朝齐立国后,治所在瓜步,这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又是土地肥沃、人口聚集之地。刘怀慰受命为辅国将军、齐郡太守,全权处理齐郡军政要务。刘怀慰不负重托,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开垦废田,兴修水利,不受礼谒,深得民心,齐高帝特手敕褒赏。进督秦、沛二郡,迁正员郎,领青、冀二州中正。齐武帝即位后,历任东阳郡监、安陆王司马等职。齐明帝即位时,刘怀慰已去世,明帝谓仆射徐孝嗣曰:“刘怀慰若在,朝廷不忧无清吏也。”刘怀慰与济阳江淹、陈郡袁彖善,亦著文翰。

著作:《廉吏论》《皇德论》《隋书经籍志注》。(www.daowen.com)

刘峻(463—522),字孝标,今德州市平原县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其《世说新语》注引证丰富,为当时人所重视,其文章亦擅美当时。《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诗文集六卷,惜今所传为数有限。刘峻才识过人,著述甚丰,所作诗文颇有发明。其《世说新语注》征引繁博,考定精审,被视为后世注书之圭臬,至今流传。据《隋志》所载,刘峻另有《汉书注》一百四十卷,还编撰《类苑》一百二十卷,惜二注均已亡佚。刘峻的文在南朝作家中颇有特色,其代表作《广绝交论》和《辨命论》,在当时的骈文中引人注目。曾作《辨命论》反对佛教的鬼神之说,《辨命论》的主旨是说明人的穷通都由天命决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响的。

著作:《世说新语注》《广绝交论》《刘户曹集》一卷。

提要:《刘户曹集》一卷,刘峻撰,明娄东张氏刊本,北京图书馆收藏。刘峻曾注《世说新语》,引证详确,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张溥辑为《刘户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广绝交论》,刘峻撰,《文选》卷五十五“论”体所收,又见于《梁书》卷十四、《南史》卷五十九之《任昉传》,推广汉代朱穆讽刺文章《绝交论》的论点而写成。文章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对南朝士大夫阶层的人情世态作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文笔尖锐犀利。

明克让(525—594),字弘道,明山宾之子,南北朝平原鬲(今德州市陵城区)人。善谈论,博涉书史,精研三礼、《论语》、龟策、历象。十四岁时,为湘东王法曹参军。后由梁入周,历任汉东、南陈二郡太守,再征为露门学士。后受周武帝诏令,与太史官修订新历,拜仪同三司,赐爵历城县伯。隋立国后,进爵以为侯,转率更令,太子尊为师。受诏与太常牛宏修订礼仪、典制。开皇年间,明克让加官散骑常侍。

著作:《孝经义疏》《古今帝代(世)记》一卷、《文类》四卷、《续名僧记》一卷、《文集》二十卷。

明山宾(442—527),字孝若,南北朝平原鬲(今德州市陵城区)人。7岁能言名理,13岁博通经传,曾任南朝齐广阳令。南朝梁立国后,由尚书驾部郎,渐迁治书侍御史、《五经》博士中书侍郎、国子博士、中庶子,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516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兗州刺史。普通二年(521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体恤民情,所辖平陆县歉收,出仓米以赈济,后以簿书丢失,有司籍其宅入官。明山宾默不自申,另买地造宅,昭明太子特命资助。去世后诏赠侍中、信威将军,谥曰质子。

著作:《吉礼仪注》二百二十四卷、《礼仪》二十卷、《孝经丧礼服义》十五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