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焦虑心理形成的原因

中小学生焦虑心理形成的原因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教育观无疑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伤害,这是造成中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首要因素。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取高分,造成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学习的根本,过分地追求分数的心理使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心理。

中小学生焦虑心理形成的原因

中学时期是心理发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一方面由于教育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习惯,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自控力和辨别力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心理。学习焦虑是不良学习心理的突出表现,中学生形成学习焦虑心理的原因很多,除了心理特点决定因素以外,外在的学习压力、不科学的学习评价、社会舆论的压力等也是形成学习焦虑心理的重要原因。

(一)不科学的教学评价

我国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体系,是在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就是“人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被忽视或排斥。这种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必然导致社会和家长评价一所学校就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学校、班级也就以分数高低论奖惩,班级以学生成绩排名次。这种教育观无疑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伤害,这是造成中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首要因素。

(二)高考以分数为录取依据的驱动(www.daowen.com)

美国以高中成绩为主的升学考试制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美国高中生上大学的必备条件是高中学段的总成绩,学生能否上大学和上哪个层次的大学,决定权在高中,主要看高中四年的学习成绩,看重的是能力和素质。我国的高考制度以考分作为升学依据,从高分到低分的录取政策促使学校和学生片面追求考分,中学教育演变成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取高分,造成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学习的根本,过分地追求分数的心理使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心理。

(三)过重的学习负担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早巳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学习要求过高、作业量过大、考试过于频繁。学生是有个性的个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有区别,但中学教学却试图用同一个教学目标,按照同一个教学要求去要求不同的个体,这就形成一部分人能完成学习任务,一部分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学习负担。学校为了转变这些“学习差生”和提高学习成绩,又不断地加大学习量,使作业越来越多。据调查,有些中学每门学科每天都要布置1个小时左右的作业量,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整天陷在作业堆里。频繁的练习和考试不仅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且逐步产生了恐惧心理,每天放学时怕老师布置作业,早晨到校怕老师检查作业,过重的学习负担使许多学生出现了学习焦虑心理,学生见到作业和考试,就像兔子见到老虎一样恐惧不安,心理极度紧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