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现状与成果

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现状与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生长点。例如,上海市已率先在36.3%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有26%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室。

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现状与成果

(一)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广州市1994年对1000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有53.2%有心理行为问题;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为32.0%;2000年北师大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尽管调查采用的量表和问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数据也有较大差异,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

根据我们从1996年开始的研究和有关调查发现,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具体对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方面体脑不协调、不适应的学生逐渐增多,五年级小学生问题最多。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二年级小学生最多,三年级最少。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三~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行为逐渐增多。在人际关系的信任感方面,二~五年级小学生问题逐渐增多,五年级最多,六年级小学生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小学生的人际建设性不断增强,在对社会自我、家庭自我、学业自我和自我认同上,小学二~五年级学生的评价渐趋消极,而六年级则有所回升。

在我们另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研究中,则发现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它方面的占30%。可见,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表现形式的主要方面。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教师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最近几年,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如北京的中关村一小、新源里二小、第五中学石家庄的二十八中学;成都十二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上海的建平中学和风华中学;武汉的育才二小等。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是非常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三市(北京、上海和天津)四省(陕西、河北、辽宁、四川)和三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研究与实验,2000年年底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课题研讨会,目前正在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有这些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生长点。(www.daowen.com)

第一,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式文件,到新闻媒体的热烈讨论,已经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上海市已率先在36.3%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有26%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的不可替代性。但是,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还有一个过程。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并没有感到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有多大的问题。据一个有近四万所中小学的某省估计,该省目前只有25%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较明确的认识,并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看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了。目前的主要做法一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二是坚持正面教育;三是针对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四是突出实践性与时效性;五是注重科学性和活动性;六是全体与个别、预防和治疗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加强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大部分省、市、地区都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成员由领导、专家和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实施组织协调、政策保证、科研工作、培训工作和信息工作,以及推广研究与实验成果等任务,力争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北京市成立了市教委德育处牵头,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师大、清华大学等有关科研人员参加,实验区和实验校具体实施的三结合队伍,并要求有条件的区县都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工委、上海市教委1999年12月联合召开了“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了“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等文件;天津市则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发展纲要》;辽宁、成都、武汉和石家庄等省市也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研究工作。

(三)教育要求脱离儿童实际

这里所说的教育要求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学业两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灌输和空洞说教较多,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精神生活的实际需要照顾不够,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距离较大,学生难以领会教育内容的实质,却要鹦鹉学舌地去表达,学生真正的思想热点、难点没有得到关注,形不成属于自己的正确思想,造成一面是夸夸其谈的教条,一面是空虚混沌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道德规范过于“理想化”,那么这种道德就会很脆弱,甚至很虚假,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少数精英苦苦追求“高尚的”道德,而大多数学生却表里不一,实际行为处于很低的道德水平。

教育要求脱离儿童实际还表现在人为抬高课程标准,不切实际地要求高分数,以及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对分数过敏,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们便本能地学会掩饰自己力不从心的缺憾,甚至不借采取考试作弊、抄写他人作业等方法,也不同程度促成儿童人格的掩饰性和双重化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