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重视心理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重视心理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为这种转变欢呼叫好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似乎心理素质不能和其他素质相提并论。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生素质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这是该区继开办了两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来,在中学开办的第一期心理健康培训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重视心理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新世纪的来临,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关键时刻,我们不但要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的是人才——素质的培养。

早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6月15日,又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学已经将“实施素质教育”由空头口号转变为实际行动,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我们在为这种转变欢呼叫好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似乎心理素质不能和其他素质相提并论。殊不知,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但重要,而且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知道:心理素质既是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的内部根据,是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体。

为了证实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我们不妨看看一些实例:

据报道,一页书翻了10遍还要看,一只新铅笔削了大半截还不用。这种典型的强迫症状出现在一个被全校公认的三好学生身上。心理课的测试表明,这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干部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过度压抑自己,缺乏自信,心境苦闷,紧张焦虑等等。北京某中学的一项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引起了老师的警惕:在老师眼中存在不少小毛病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都在正常范围;一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却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见,品学兼优不一定心理健康,好学生反而更易情绪压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原来学习成绩相当好的学生,考上了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级,但是由于心理素质的缺陷,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之中,甚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的现象;一些学生因无法面对家庭的一些变故,成绩一落千丈;还有学生因不会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采取逃避的办法,不去上课;有学生认为老师误解了自己,自己又无力解释,于是采取自残的方式以示抵触……诸如此类的现象,真是数之不尽。看似简单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生素质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www.daowen.com)

那么,该从何入手去培养心理素质呢?我们认为,应该分别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入手。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本身就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作为教师更应适当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业务水平。据悉,1999年2月1日北京崇文区118名教师上“心理课”。来自崇文区28所中学的42名教师高兴地拿到了市级心理测试资格证书和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证书。参加培训的42名教师经过一个学期共180课时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心理教育理论”、“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三门课程。这是该区继开办了两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来,在中学开办的第一期心理健康培训教育。这个区共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18人,建立心理咨询室43个——接通心理咨询热线。这应该成为教育经验加以推广。另外,我们应把事情办到实处。我们不能为了应付,找一两个还没有经过培养的老师坐在心理辅导室,让需要辅导的学生望而却步。

作为家长,不应只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好了,就大加赞赏;成绩不好,则“风”、“雨”、“雷”、“电”。家长也应该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培养兴趣,以便学生能以全副精力投身到学习中去。

艾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从12岁到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他认为这一阶段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还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所以,面对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对其意志品质、学识品质、自我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发挥客观优势,克服和消除不利因素,坚定指向追求目标,做到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善始善终;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科学的求知方式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在索取知识、锻炼能力、完善智能结构轨迹中,做到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自我意识,即顺境中谦虚谨慎、不懈努力;逆境中不自卑自怜、自怨自艾或自暴自弃,做到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充实完善自己,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