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掌握知识的范围和能力是有限的,遇到的问题却是无限的。人们往往不知道,在其所面对的问题中,90%已经在其他领域被解决了。普通的工程师通常只知道大约少数科学效应和常见科学现象。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们学习了一些效应,但并没有学过如何将这些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他们毕业进入企业后,在工作中运用一些常见效应(如热膨胀、共振)时,往往会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更不用说那些很少听说的效应了。另一方面,作为科学效应的发现者,科学家们常常并不关心该如何去应用他们所发现的效应,不少新效应被束之高阁。因此,构建科学效应库,让效应知识为大家所方便地查询使用,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从作者目前掌握资料来看,系统的“科学效应”提炼、汇编和编纂工作,始于1968年苏联“合理化建议者协会中央理事会”的发明方法学公共实验室,由阿奇舒勒与他的学生等TRIZ专家、发明家的自发推动。自1971年起,在苏联的一些发明学校和阿奇舒勒等TRIZ专家所主持的发明进修班里,就已经用物理效应来解决发明问题。效应的研究历程大致如下:
•1968年——分析了5000多个发明专利,开始专门研究物理效应;
•1971年——编辑了第一版“物理效应指南”;
•1973年——整理了300页记录“物理效应”的手稿;
•1978年——编辑了第二版“效应指南”;
•1979年——阿奇舒勒在其《创造是精确的科学(Creativity As Exact Sci-ence)》一书中所提出的ARIZ-77中,以功能编码表的形式给出了有30个功能的包括99个物理效应的“效应指南”;
•1981年“物理效应”首次在“技术与科学”(Technologies and Science)杂志上发表。(www.daowen.com)
•1987年“物理效应指南”首次通过《大胆的创新公式(Daring Formulas ofCreativity)》一书,在卡累利阿共和国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发布;
•1988年“化学效应指南”首次通过《迷宫中的线索(A Thread in Laby-rinth)》一书,在卡累利阿共和国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发布;
•1989年“几何效应”首次通过《没有规则的游戏规则(Rules of a Gamewithout Rules)》一书,在卡累利阿共和国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发布。
至此,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几何效应已经形成了表格式的指南。更进一步地,汇总了这些指南的“效应知识库”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效应知识库涵盖了物理、化学、几何、生物等多学科领域的效应知识。效应知识库的应用对发明问题的解决有着超乎想象的促进作用。
随着CAI软件技术的发展,有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庞大的效应知识库,把过去只有专家、学者才能使用的高深技术和渊博知识资源变成为大众易学好用的创新工具。有的CAI软件应用“本体论”来对自然科学及工程领域中事物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描述,借助于这些已有的关系去查询相关的效应知识和专利技术。在建库方法上,按照从技术需求论证到具体实现方案的原则建立效应知识库,其组织结构形式也比较适合发明者查询使用。发明者只要能确定需要实现的功能,给出规范化定义的功能语义检索式,就可以找到实现该功能的科学效应,从而能有效地克服发明者行业和领域知识不足的缺陷。
在国内,寻找、梳理、分析效应,建立效应知识库的工作,一直是一个短板。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详实的效应介绍资料。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花费了数年时间,在查阅、翻译和校对了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922个效应。某些CAI软件的技术资料提及了效应数量,常用效应大约有1400左右,复合效应有数千个,但是作者目前能找到的效应是大约1000个,剔除了一些内容重复的效应,形成了附录4中的922个。其他效应还有待发现与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