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龄变化上看,从2010年开始,此后的十年里,将是我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高峰期。多数一代企业家年事已高,到了该退居幕后的时候,二代接班人则要背负着重任,继往开来。然而,有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一直摆在中国的家族企业面前,那就是二代对于“子承父业”有强烈的“抗拒感”,在继承家业这件事上,他们充满了困惑与挣扎。
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有很多,如价值观念上的冲突,中国经济变化速度太快,老一辈的事业走下坡路等。但究其根本,是家族成员之间不懂得有效沟通,创业者的价值观念很难被下一代接受和继承。不少家族企业在完成“交班”后,家族财富大大缩水,甚至有的高达六成。之所以交班会失败,就是因为内部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两代人一坐下来,立刻就会争吵。
对于两代人在沟通方面的问题,很难分清孰对孰错,可谓各有各的原因。
原因一:不少一代企业家的问题在于,他们具备绝佳的经营能力,习惯了凡事亲力亲为,追求效率的结果就是导致了集权统治,这种风格让二代难以接受。一代企业家有强大的毅力和意志力,也有敏锐的市场感应能力,这些天赋不是人人都有的,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子女,也未必能够得到智慧的传承。有些一代在交权的过程中,总觉得子女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心急如焚,不断施压和干预,致使二代产生了逆反和抗拒的心理。
如果要顺利传承,一代企业家必须要正视一个事实:接班人有他自己的特质,也有其不完美之处,不能把自己的一套标准强行套在子女身上。只有用开放性的姿态去接纳他们,在关键之处给予引导和帮助,才能让“传”与“接”的过程更顺利,成功率更高。
原因二:于公来说,两代人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且涉及其他员工和职业经理人的权、利、观点,如果二代没有做出什么业绩,老臣未必信服。于私来说,所有的行为都要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父子之间的亲情与工作要求很可能会产生冲突,情绪的蔓延和标准的拿捏,容易引发争执。这种复杂的关系和角色的混淆,使得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变得复杂,许多方面需要找寻平衡。
原因三:不少家族企业是家长权威制,所有决策要听从家长的。一代创始人很难了解子女的想法是什么。二代从小生活环境优渥,多半接受过优质的教育,有自己的理想,渴望创业;或是过惯了奢靡的生活,不愿意承受经营企业的辛苦,有时也无力承担。对创始人来说,他们不愿轻易放弃自己打下的江山,非要传承下去。一个想传,一个不想接或接不了,加之两者的生活环境差异,导致沟通隔阂越来越大。
原因四:二代的兴趣点往往是一些新事物,他们在企业经营理念有自己的想法,但又无法得到父辈的认同,因而产生了分歧。实际上,这些问题不是不能协调,不少成功的家族企业会尽最大的力量保护子女的兴趣。李嘉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接班人的优势在哪儿,他就到哪个市场和行业中去,为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平台。
事实上,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和理念出现分歧是很正常的事,这并不代表家族企业一定无法完成传承的使命。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必须建立家族的共同核心价值,以及明确的治理体系,两代人共同遵循,否则异议就无法裁决,纷争也没办法沟通。
家族委员会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家族发展相关的各种问题。当然,一定要确保后代在家族委员会中有发言权,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不少家庭会制定一个家族内部协议,这不同于法律文件,但很有指导意义,会规定家族的价值观、使命、未来走向,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等。有了清晰的界定和描述后,在传承时就会减少误解和分歧。
家族企业的传承不是短期内就能促成的事,有了制度层面的保障后,还要加强日常沟通。沟通是双向的,且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理解对方的处境和困惑,秉持一份同理心。必要的时候,要退一步思考,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沟通。尤其是一代创始人,切不可始终用家长权威去压制二代,要放下架子,给予接班人试错的机会。如果一直攥着权力不放,到最后就会发现,没有人能够接得住这份担子,它始终压在自己的身上。传承传承,总得先肯“传”,才能谈如何“承”。
以沟通代替指责,求同存异化解冲突
对不少家族企业来说,接班似乎是一个禁忌话题。毕竟,许多家族企业是因为父辈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才被动提起的,主动去谈这件事,在很多人心里,隐约就会觉得有几分“不吉利”。可是,缺乏规划和安排,仓促地接班,也可能会给家族企业带来创伤。
锋馥集团创立于台湾,是中国物流搬运技术与物流设备专家,刘勇成就出身这个家族企业。在企业传承上,他有自己的想法。身为二代的刘勇成,在参加完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联手打造的“领导与变革:华人家族企业全球课程”之后,把《接班人计划》这本书送给了父亲。他不知道,父亲到底有没有看这本书,也不知道父亲有什么想法。他这样做,并非是想要接班,但作为家中的长子和父亲的辅助者,他觉得这件事情不一定要去做,但一定要去想。
刘勇成从小就被人视为“公子哥”,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接班。这样的环境让他心生叛逆,1996年他选择到英国留学,进入伦敦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2001年,学成归来的刘勇成,没有直接进入家族企业,而是去了深圳普利司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四年后,他回到台湾,仍然没有回归家族企业,而是加入日本SANKO制作所,后又去了大田精密工业。
在外部企业的磨炼,让刘勇成有了更多跨界操作的实践,这些是在家族企业中学不到的。有了在外打工的经历,他也更能体会到父辈创业的辛苦。之前,他会抵触别人称呼他为“老板的儿子”,但有了一些阅历后,他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出身,以及周围异样的目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输送机械公司在经济动荡之下,还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业务扩大突显国际化人才的缺失,父亲在应对这些新变化上,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刘勇成跨越了心理“围城”,回到父亲创立的家族企业——输送机械公司。
刘勇成年幼时,父亲忙于工作,父子关系多少有点隔阂。刚加入公司那段时间,父子两人时常会出现分歧。他认可父亲的成就和专业,但难以接受父亲老旧、霸权的管理方式。好在,此时的刘勇成已经成熟很多,也有过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能够更加策略性地处理父子间的矛盾。比如,刚回到公司时,他很低调地学习并观察,虽然发现了企业中的不少管理问题,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慢慢做出业绩和成功的案例之后,才开始强势地推动变革。(www.daowen.com)
事业与家庭,家族企业传统根基和现代化管理改革探索,都是需要平衡的。刘勇成坦言,进入家族企业后,站在父亲的身边,才发现这种平衡并不容易做到,但他还是会努力,尽量不让当年对父亲的那些不解发生在后代身上。
在企业管理方面,刘勇成也在尝试平衡。在他看来,家族企业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不必完全按照现代化管理模式来运作。他认为,两者更像一个相交的圆,只要把重叠的部分借助现代化工具处理好,就足够了。
以沟通代替指责,求同存异化解矛盾
刘勇成在家族企业里做得很出色,但一代和二代之间的年龄、学历、背景都不同,冲突也难以避免。对于这件事,刘勇成认为,完全没必要针锋相对,可以用更加缓和的方式来处理,以沟通代替指责。父子两代人,要尊重双方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各取所长。
2012年,安徽滁州工厂竣工开业,借此机会,刘勇成和父亲进行正式分工。父亲对制造领域比较熟悉,安徽公司定位为量产基地,由父亲管理;上海公司逐渐转型为侧重销售和项目管理的团队,由刘勇成负责。可见,代际冲突虽不可避免,但改变互动的方式,让两代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也不失为一剂平衡良方。
晚辈不要一意孤行,长辈不要倚老卖老
唯一旅游有限公司创立于22年前,创始人是许有文,主要经营入境旅游以及为客户订酒店业务,客户大多来自亚洲国家,其主要办公室位于曼谷,另外两所办事处分别位于普吉岛和吉隆坡。现在,许有文的女儿许宝心是这家公司的执行董事,她是六年前进入家族企业的。
提起父亲,许宝心是这样评价的:“他非常有生意头脑,对自己的任何计划都胸有成竹。父亲也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因而不会吝啬地死守着钱财,他的风格是大方地把钱花在对的地方。”言辞之间,可以听出这位二代对父亲的敬佩。
许宝心进入家族企业那年,才刚刚大学毕业,只有21岁。身为马来西亚华侨的她,通晓汉语、英语和泰语三种语言,但她不会写泰文,这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家族企业是她的父亲及其泰国妻子一同创办的,财务是由父亲的泰国妻子的亲戚们管理,而他们不懂英文,一切文件用的都是泰文,这让许宝心很困扰。
最初的半年里,她只能在一旁观察和学习。那段日子,她过得很辛苦。由于不懂泰文,她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把公司带到网上。于是,公司就购买了一个网上系统,她在学习系统功能之后,把酒店的价格输入系统里,在网上进行业务营销。同时她也在学习如何创造诱人的旅游配套设施,以及怎样估算成本和设定售价,这些都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之后,许宝心开始创立自己的团队。那一年,她只有23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团队合作,更别说信任团队了。她几乎每天都在工作,不仅要求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还要检查团队成员的工作。她几乎掌管了公司里大大小小的所有事,为的是向父亲证明,她可以把一切都掌控好。
尽善尽美的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许宝心的这种做法,让团队成员认为她不信任自己,束缚了他们自由发挥的权利。因而,有不少员工选择离职。后来,许宝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决心做出改变,并开始学习领导力管理和技能。
在工作上,她跟父亲发生过不少的争执。父亲是一个办事能力很强的人,看到许宝心上述的这些做法,认为她太过年轻,不够沉稳,应当多采取父辈的意见。可是,许宝心却觉得,自己并没有犯什么大错,自己所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父亲这样说,只能证明他对自己还不够放心。
在代际沟通这件事上,许宝心的看法是:人与人的沟通应当是平等的,不分年代,都要相互聆听。在经验方面,老一辈确实有值得学习之处,但现在的世界变了,有些老办法未必行得通。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老一辈人也应当跟随时代去学习和适应。年龄和想法的好坏之间不能画上等号,两代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各有各的优势,只有平等沟通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案,无谓的执着只能是故步自封。
不过,许宝心对老一辈还是很尊重的,她觉得时时刻刻都该听取老一辈的意见,同时自己去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反馈给对方,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要盲目跟随长辈的意见。
对于家族企业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许宝心认为自己还年轻,接管业务时间尚短,此时谈传承还有点早。但她表示,家族企业的传承关键在于从小的教育,让继承者尽早接触家族企业是好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接班顺利与否,双方都应当相互聆听,晚辈不能一意孤行,长辈也不能倚老卖老,限制年轻人的想法。对于年轻的接班人来说,他们需要尝试,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学习和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