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超越: 继承使命,二次创业成功

超越: 继承使命,二次创业成功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二次创业”这种传承模式,有着独特的优点和吸引力。很显然,职业经理人继任是难以实现的,但二次创业的模式却能够推动企业家经验的代际转移。其五,重建企业家关系网。选择二次创业的传承模式,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因为这是两代人之间的角色调整过程,需要精心地规划。原来,茅忠群进入家族企业,并不打算继承或守业,他是要进行二次创业。

超越: 继承使命,二次创业成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财富阶层的这一遗传学充满着神秘感,令人着迷。在大接班时代,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比同龄人见多识广的继承者们,很多是有想法、有追求的人,并不甘心只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继承,他们都很清楚,未来不能一味地苦守父辈的产业,而是要探索二次创业。与此同时,这群在普通民众眼中“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一代,正在大众所看不见的领域默默奋斗,努力摆脱“继承者”这个标签意味浓重的代名词,力求成为名副其实的“继创者”。

世界上不存在万能钥匙,对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但是,“二次创业”这种传承模式,有着独特的优点和吸引力。

其一,激发接班意愿。当下,不少“富二代”都拒绝继承父业,这给希望家业长青的创始人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非要逼着二代去继承,很有可能上演“富二代变卖家业”的一幕。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的话,“承诺资本”带来的优势又可能会丧失殆尽。二次创业则不一样,在选择地点和行业时,可先征求接班人的意见,在合适的地方做其喜欢的行业,更容易激发他们接班的意愿。

其二,培养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传承的核心要素,能否实现一代企业家敢打敢拼的精神在代际间的延续,直接关乎家族企业传承的成败。虽说提早让二代到企业中学习,能够让他们熟悉行业、建立归属感,但也容易让他们掉进传统或惯例的枷锁中,束缚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正因为此,不少国外大型的家族企业要求接班人有企业外工作的经历。二次创业的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不仅能摆脱原有惯例的束缚,还能在实战中培养接班人的企业家精神。

其三,有助于接班人树立权威。对一代企业家来说,他们是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了企业上下的认可与尊重,甚至被“神化”。二代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被父辈的光环罩住,难以树立自己的权威。倘若父辈过于保守,他们就更难建立威信和声望。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年轻人更容易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可以扮演最终的决策者,业绩也更容易被视为他们努力的结果,因而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组织中树立权威。

其四,经验的代际转移。一代企业家在商场打拼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心得,是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这些内容很难被文字化和形式化,只能依靠共享心智模式、经验分享等人际互动的方式实现转移,需要一个经验学习的过程。很显然,职业经理人继任是难以实现的,但二次创业的模式却能够推动企业家经验的代际转移。在共同创业的过程中,两代人密切接触,接班人能够很好地体验和效仿父辈的管理艺术和诀窍。在全新的环境中,有父辈的及时指导,也能够为二代提供犯错的资本,不用担心因此而失去权威。

其五,重建企业家关系网。中国的社会向来讲究人情关系,不少家族企业之所以陷入“败家”的境地,就是因为企业家的无形资产未能够得到传承。所以,一代企业家在退休之前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接班人搭建起关系网络,也是传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次创业可以为接班人提供深层次与父辈及同仁接触的机会,也赋予了他们跟这些“关系”进行交往的合法身份与地位,能给他们创造更多拓展人脉的机会。

选择二次创业的传承模式,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因为这是两代人之间的角色调整过程,需要精心地规划。在传承的过程中,老一辈企业家要积极发展业余爱好,慢慢缓解退休带来的空虚感,而不至于在彻底放权后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对于接班人来说,最好以优势点着陆,从自己最擅长的岗位做起,这样更容易上手,也容易做出成绩,提升自己的权威。同时,上下两代也要保持互信协作。美国著名的家族企业顾问约翰·戴维说过:“解决父子关系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父子俩坐下来,彼此清清楚楚地向对方说明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总之,用二次创业的方式来传承,是家族企业在交接班时代的一个全新选择,也是从一个新视角、新方向去继承和发展原有的企业。无论对于一代企业家还是二代接班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式。

本土化传承典范:以创业传承家业

“如果孩子成长不了,担子挑不动,第一代企业家事业办得再大都没有用,必须要找到一条能够让二代尽快进入角色的路。”这是方太集团“茅氏家族”的大家长茅理翔给所有家族企业创始人的一句忠告,他高瞻远瞩地让儿子茅忠群完美接班,在创业中传承了家业,让自己的接班人带领方太成为高端厨房领跑者,家族身家超过百亿。

1985年,茅理翔开始第一次创业,主要经营点火枪生意。1989年,他在广交会摆地摊,摆出世界点火枪产销第一的成绩。可是,到了1994年前后,中国的点火枪内外销市场开始打价格战,茅理翔的生意开始亏损。此时的他,已经55岁,同时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传承,二是转型。

当茅理翔提出让儿子茅忠群进入家族企业时,茅忠群给出的回复是:“我不想守业,我要创业。”茅理翔不理解儿子的想法,唾手可得的财富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他却不肯要?父子俩为此闹得很不愉快。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茅忠群在母亲的协调之下,决定接手家族产业,但他也与父亲茅理翔“约法三章”:第一,搬到开发区,以获取地域优势;第二,不带老厂人,以重新招聘人才;第三,要做新产业,以推进产业转型。

原来,茅忠群进入家族企业,并不打算继承或守业,他是要进行二次创业。这一次,茅理翔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决定支持儿子的想法。

经过大半年的市场调研,他们最终决定扎根厨电行业,但茅理翔希望沿用原来集团的名字“飞翔”,毕竟是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品牌,当时已经全类注册,流程也很便利,且有深厚的感情。可是茅忠群不同意,他受到香港亚视烹饪主持人方任利莎的启发,决定使用“方太”这个名字,不仅有好的寓意,且听起来很洋气。

1996年,方太正式成立。当时,市场上已经有250多家厂商,大都在中低端打价格战。茅忠群敏锐地观察到,抽油烟机没有洋品牌,且高端市场几乎是空白的。为此,他亲自做市场调研,又请浙江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为他们的抽油烟机的外观做工业设计。(www.daowen.com)

连续八个月的奋战,方太成功开发出了第一台由国人自己设计、适合中国人烹饪习惯的抽油烟机。那一年,方太抽油烟机一年狂销40万台,销售额突破亿元。自此,方太成为行业里的一匹黑马。之后,它又以“独特、高档、领先”的核心理念开发了嵌入式燃气灶、嵌入式消毒碗柜、嵌入式烤箱等一系列产品。

这一阶段的成功,为茅氏家族企业的成功传承和转型奠定了基础,也让茅理翔对儿子多了一份信心,看到他执着追求的创新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茅理翔更加开明、开放、大胆放权。

1999年,方太的竞争对手联合起来降价,致使方太的高价策略受到严重冲击,产品销售连续五个月降低,各地的销售经理都变得很焦急,不断催促茅忠群降价。但是,茅忠群坚持不降价,他知道父亲的企业当年打价格战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在重压之下,茅忠群一方面安抚销售员的情绪,一方面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不久之后,方太就凭借一款欧式中国芯的新机型扭转了局面,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倒比从前提高了10%,且销量非常火爆。

到了2000年,茅忠群开始对企业进行内部改革。他在引进人才、建立制度、规范运作、完善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增强了驾驭市场和团队的能力。此时,父亲茅理翔恪守“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的承诺,支持茅忠群进行改革。至此,方太已经完成了从家长制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从家族人管理向经理人管理的转变,从个人管理向团队管理的转变,创造了方太特色的现代家族制管理模式。

2002年,方太重新确立使命:“让家的感觉更好。”这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的文化理念,为了实现这一使命,方太又提出核心价值观,即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在这一阶段,茅理翔和茅忠群父子俩成功完成了传承的重任,也完成了方太的创新与转型,确立了方太的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

纵观方太从成立之初到发展鼎盛,看得出,这既是共同创业的过程,也是传承转型的过程。茅理翔将这一传承规划称为“三三制”:三带,即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三交,即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外面讲课,三分之一的时间接待客人,三分之一的时间看书写书。这样的安排,既完成了一代企业家引领的使命,也给自己找到了退休后的“事业”。茅氏家族企业的传承经验,后来也成为茅理翔第三次创业的机遇,他创办了宁波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想通过这所学校架起一座两代人心灵的桥梁,帮助其他民营企业顺利传承。

茅氏父子以“二次创业”为契机,父子精诚合作,在传承模式上展现出了创新的一面。不得不说,这为国内众多的家族企业提供了“现身说法”的本土化传承经验。

继承并不比从零开始容易

2015年10月,全球富豪榜第一名不再是比尔·盖茨,而是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这一消息,轰动了整个服装业,所有业内人都变得热血沸腾。红领集团的张蕴蓝,就是其中之一。

Zara集团的老板早期是靠做面料起家的,后来通过服装供应链的改造,开创了一个快时尚品牌。尽管只当了一天的世界首富,可对于从事服装行业的人来说,无疑备受鼓舞,让人觉得这个行业是很有市场和前景的。

当记者问张蕴蓝,是否想成为阿曼西奥·奥特加那样的人?她说:“我有想过成为服装行业领先的老大。”她说话的声音很柔弱,轻声细语,可内在的态度却很坚定,彰显出一种柔软的力量。

其实,放在几年前,张蕴蓝还不太敢说这样的话。她从加拿大回国后,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那时的她对于职业生涯还没什么规划。读书的时候,她甚至因为兴趣的缘故,差点选择了厨师专业。后来,因为害怕家人反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张蕴蓝曾经理想中的生活很简单:丈夫毕业后在研究所或大学里教书,自己打一份工或开一家喜欢的小店,过着淡泊而有乐趣的日子。可理想终究是理想,她的另一个身份和角色,注定了她要在个人意愿和家族意愿之中作出选择。

就只一句“父亲需要我,家族需要我”,张蕴蓝就放弃了自己正在享受的美好生活,从父亲手里接过红领集团的重担。那一刻的她,不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更是红领集团的接班人。她说,自己没有任何的犹豫,倒也不是因为喜欢接班,而是因为这是一份责任,自己在这个家庭里长大,一切都是这个家族给予自己的,父亲需要我、家族需要我的时候,我有义务和责任放弃自己那部分所谓的生活和享受,来尽自己的义务,听从家族的安排。

虽然继承了家族企业,可张蕴蓝并不完全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创二代”,相比之下,她更喜欢用“拼二代”来形容自己。她认为自己现在唯一的价值,就是必须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到什么程度呢?把人生是否有价值,以及这一生都跟这份工作联系起来,不留任何的后路。

对于接班这件事,张蕴蓝的看法是:有一个非常成熟、有远见、有未来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模式是落地的、成熟的,才是比较理想的接班。不然的话,就只是继承了一堆资产。对她来说,继承家业就是一个创业的阶段,她一直思考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把企业做得更好,更加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实际上,这个过程跟创业差不多。

如今,张蕴蓝正在实现自我、二次创业的路上奋斗着、前进着。从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许许多多二代接班人的影子,继承这个担子并不比从零开始容易,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甚至更难。对所有的二代来说,这既是使命,也是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