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超越背叛:企业强优大的关键

超越背叛:企业强优大的关键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有关机构调查,中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二代不愿意接班或非主动接班,他们更想要另起炉灶,独立创业。二代不肯接班,是不是就代表他们胸无大志、逃避责任、“背叛”家族呢?从廖韦佳的选择上不难看出,二代选择离开不代表“背叛”,他们渴望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可陈加响却表示,他不会这样做。至此,陈加响意识到,自己和父亲在管理理念、做事方式

超越背叛:企业强优大的关键

江苏苏州地区是中国家族企业比较密集之处,为了拒绝接班祖辈的家族企业,苏州曾有三代接班人砍掉自己的四根手指,用极端的方式向家族进行抗议。这件事震惊了中国的企业界,不少一代心有余悸,不少二代深表理解。

这位年轻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对家族的传统制造业根本没兴趣,富人后代的身份歧视都是家族强制赋予的,他从内心深处来讲,并不愿意接受。他喜欢的是动漫行业,也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内创业。可是,家人要他放弃自己的理想,为继承家业做准备,反复沟通无效后,他被祖父逼急了,才做出极端的行为。

像这样用砍掉手指方式拒绝接班的人虽不多,但具有反叛精神的二代却不在少数。据有关机构调查,中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二代不愿意接班或非主动接班,他们更想要另起炉灶,独立创业。还有些接班人,宁肯去做北漂,也不愿意回到家族企业。

山东青岛城阳区某价值过亿的广告公司私营业主的独生子王某,大学毕业后,父亲欲安排他到家族企业锻炼。此时,他却收到了一份北京某GPS科研企业的录取通知。王某也想过接父亲的班,可父亲管得过于宽泛,还让他到印刷厂做工人,这让他逐渐打消了继承家业的念头。之后,他既不想接班,也不想创业,就想找个能学以致用的工作,可父亲却说他败家。在这样的处境之下,他觉得自己即便进入家族企业,也没有发挥的空间,干脆我行我素,去当一个北漂。

二代不肯接班,是不是就代表他们胸无大志、逃避责任、“背叛”家族呢?

虽说接班问题很严峻,但二代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有原因的。他们与一代创始人在文化、成长背景方面都不同,因此某些二代会偏向选择某一行业来接班。同时,家族企业所处产业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二代接班的意愿。有相关调查显示,如果家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涉及航天航空产业等,二代接班的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产业,若是产品和服务属于服务业,二代接班的意愿就不强。

对于二代来说,虽然父辈们在创建家族企业时历经艰辛,但企业通常都陷在低层次的发展模式中。他们接受过西方教育,经历了西方成熟的工业文明与信息化工程熏陶,很难接受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如混乱的财务关系、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模糊的股权安排、恶劣的生产环境等。若要彻底革除这些弊病,除了勇气之外,还牵扯到利益分割与关系处理,这些阻碍也让二代望而却步。

重庆小天鹅集团总裁何永智的女儿廖韦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谈到了自己不愿意接班的原因:“毕竟两代人的思想观念、教育背景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大多数企业家让子女出国深造的背景下,两代人之间的理念悬殊更大。”

廖韦佳说,2008年年底从美国回来后,就到小天鹅集团上班。在此期间,她明显感觉自己和父母在思想、理念方面有很大差异,有时父母允许她管理一些事,有时又不肯把决策权交给她。后来,廖韦佳向父母借钱,自主创业,开了一家茶廊。她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创造一所有自己企业文化的公司。就算创业没有成功,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成功的话,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对父母的企业产生影响。待父母退休时,她会承担起对家族企业的责任,合并事业或是寻求合适的职业经理人

从廖韦佳的选择上不难看出,二代选择离开不代表“背叛”,他们渴望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同时,也不意味着他们对家族企业的前途漠不关心,毕竟时代在改变,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家族内传承也好,二代自己创业也罢,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规则,让家族企业保持活力和创造力,才是最重要的。

用自己的方式对家族负责

“父辈创立企业,完成了从0到1的质变,这个过程很坎坷,如父亲一样的一代企业家们,也不会希望我们再重新走那一步,他们想让我们这些二代的传承人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我也在努力做到从1到100的量变,但路径不应该只有入主经营现有家族企业这一条。”说这番话的人,是浙江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加响。作为一个“80后”,他把继承家业的问题看得很透彻,也有自己的想法。

陈加响曾经在加拿大卡普兰诺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他先在国内读了一年之后才出去,为的就是两边都尝试一下,看看哪一种教育更适合自己。显然,他更偏向于西式的教育。这段留学经历,让他接受了一些国际化的东西,在企业管理上也更倾向于规矩和平等。然而,父亲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www.daowen.com)

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一代企业家希望子女出国深造,可回来之后的子女,却变成了“陌生人”,根本不是父辈们一开始所想的那样。二代的继承者们,在国外接受了新事物,有了独立的见解,不再顺从,两代人的矛盾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刚回国时,陈加响在上海一家做私募股权投资的公司工作一年多。那时,他觉得进入家族企业的话,不管是什么岗位,都不可避免地被戴上“光环”,倒不如去外面学的更多。后来,家族企业的业务不断扩大,父亲忙不过来,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陈加响才回去帮忙。父子两人商议后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让他从基层做起,熟悉业务。

那段时间,他不停地换岗位,从办公室助理到采购专员,最长几个月换一次岗。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一位股东找到陈加响,劝他早点进入管理层。基层打磨和空降高管,两个选择孰好孰坏很难说清,但陈加响还是选择了尝试。

进入管理层之后,很快两代人之间就产生了分歧和冲突。在管理构架方面,陈加响更倾向于现代管理所应用的金字塔模式,而父亲却还是坚持“一把抓”,事无巨细都要过问。陈加响知道,事必躬亲是一代企业家身上的优秀品质,父母也是依靠这一点打造出了现在的家业,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样的方式太消耗精力,也不如针对性管理高效。

在用人方面,父子俩的看法也不一样。父亲很传统,认为创业初期一些亲戚朋友帮助过他,现在他们想到企业工作,就应当接纳,他们工作有问题也要包容。可陈加响却表示,他不会这样做。有问题就要指出来,而不能靠情面搪塞,否则无法服众,企业也不好管理。他坚持一视同仁,不是不能接纳,而是要看结果,而不是感情用事。

父子俩就用人的问题,未能达成共识。最后,陈加响决定引入职业经理人,但父子俩就择人的问题,依然存在分歧。陈加响依靠专业知识作为参考,而父亲则依靠经验。最后,这个问题依然由父亲拍板决定。

至此,陈加响意识到,自己和父亲在管理理念、做事方式以及沟通方面都有难以突破的障碍,因而他决定离开家族企业的实际管理层面。在外人看来,这恐怕是要跟自己的家族“决裂”了,可陈加响却很理性地说:“脱离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代表我要跟家族决裂。我还是想找到一条路,用自己的方式、能力让家族企业得以延续。离开,不表示我要逃避责任,或搁置冲突不去解决,只是想换一种解决的方式。”

对于“什么样的接班才算成功”这个问题,陈加响思考过很久,成功的接班是带领企业维持良性的运转,还是业绩保持持续增长,这似乎都是显而易见的答案,但陈加响的内心却还有另外的声音:接班家族企业,对二代来说,总逃脱不了一个“输”字。

为什么这样讲呢?做不好,自然就不用说,会背负上“败家子”的名声;做好了,很多人又会说,这是因为父辈夯实了基础,跟继承者的关系不大,显然这也是“输”。离开家族企业,选择自主创业,陈加响的压力更大。他的启动资金是跟合伙人一起筹的,父亲是白手起家,而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家,有许多家族积累的资源,外界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自己,根本经不起成败的比较。

离开家族企业,并不意味着没有责任心,更不等于背叛。陈加响现在的创业方向是家族资本管理,也即专注提供家族资产增值、传续等一系列服务,承担了一部分家族办公室的职能和财富规划类产品开发。他本身不太愿意接手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又舍不得把父母的心血售卖出去,所以他在考虑能否采用国外家族企业的成熟案例,只保留股权,找职业经理人来运作企业,用金融的手段把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

陈加响希望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用现代金融的手段完成家族的接班,并用经验和专业帮助更多跟自己处境一样的家族继承者。接班,不是只有接手企业经营管理这一条路,就像陈加响所预设的那样,虽然自己没有接家族企业经营的班,但接的是父辈们创业的班。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继承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