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如何超越,做强做优做大

企业如何超越,做强做优做大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所有的家族企业二代来说,接班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努力成为别人,永远是一件让人精疲力竭的事。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片面的认识。他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要带领200多位员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年之后,臧侃带领的这家店,就从业绩倒数第一、严重亏损一跃成为集团的领跑者。之后,佛山的一家宝马4S店由于重大的人事变故导致总经理一职空出,臧侃主动找到父亲,请求调到这一职位上。

企业如何超越,做强做优做大

对所有的家族企业二代来说,接班的压力都是巨大的。他们总是不断地被拿出来和父辈们进行比较,原本只是一个很小的失误,都会被无限地放大,可辛苦努力取得成绩却被想当然地认为是托庇祖荫。

每个二代接班人的个性、家庭模式、生理特征、时代特点、教育程度都不一样,当他们进入家族企业之后,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连串的冲突。有些一代创始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或是个人领导力超强,使得媒体与社会对两代人品头论足,相互比较。

不得不说,这些问题都是导致二代不愿接班,或是交接受阻的重要原因。

诚然,一代创始人有其独特的风格,也有其值得学习和效仿之处,不少企业领袖的传记是畅销书,其中的一些佼佼者还会成为引领行业的标杆。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故事”在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把成功归结于创始人神奇的素质才能,导致有些二代对父辈的过度效仿,哪怕不惜代价也要避免失败,就是怕遭人诟病。

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曾经对家族传承者们说过这样一番话:三十年内,你们在传承时会遇到三个路口。第一个路口,德尔菲神庙路口:点亮你的心灯,照亮自己——找到你最喜欢、最可行、最擅长三者重叠的部分。第二个路口,佛洛伊德路口:在父业中认出自己——在企业的愿景中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第三个路口,哈姆雷特路口:穿越生死的生命融入志业中——真正懂得并完成被命运召唤的事情。

这番话,对于所有二代来说,是值得铭记和深思的。努力成为别人,永远是一件让人精疲力竭的事。就像菲拉格慕集团的马西莫·菲拉格慕指出的那样:你只需要做父亲的复制品这样一个想法的危险之处在于,你没能“真正理解你人生的使命是什么,你需要怎样把前辈传下的事业推向更高程度”。

讲一个关于“画二代”的例子。当今画坛上,子承父业的“画二代”有很多,他们从一出道开始,头上就顶着父辈的光环。罗中立之子罗丹,就是一个典型。但是,他并未走父亲的原路,而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用通俗易懂的图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他的内心里生活着一个摇滚青年,在他和父亲之间鲜明地画出了一条线。

父亲罗中立影响着罗丹,让他走上了艺术之路。但父亲的光环,并未成为罗丹的限制,他选择了突破和超越,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他坦言,自己当初在选择创作路径时,也刻意跟父亲有所区别。后来,他渐渐领悟到,画里不能一味是情绪,还要有绘画本身的东西,这也是父亲给他的提醒。如今,他越来越领略到传统之美,开始找寻超越彼此的极点和界限。

李可染大师的儿子李小可,也没有完全继承父亲的创作模式,师其心而不蹈其迹,他的山水画作彰显出了全新的艺术格局。还有李苦禅之子李燕,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画画,但他的画题材很广,也不拘泥一种风格。

“画二代”也好,企业家二代也罢,在传承的路上几乎都要经历一次身份认同的危机。在这个危机中,成长中的接班人,面对在前辈的传奇中迷失自我的危险,接班人将被迫面对被视为前辈复制品这一尴尬现实。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上,接班人要敢于走出对上一辈的传奇迷思,回归真正的自我。

撕掉“富二代”的贬义标签

一直以来,人们对“富二代”的印象大都是香车美女,奢华生活,等待接班。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片面的认识。

2017年7月,在法拉利亚太挑战赛第四站日本富士拿下两连冠,并在年度积分榜上追赶至第二的选手,就是一位富二代。许多人只看到了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他,却没有看到比赛结束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到东京,隔天一早飞往美国的哈佛商学院上课。(www.daowen.com)

他的名字叫臧侃,不是一个职业赛车手,而是一个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他的父亲在1992年创建了一家普通的汽车修理厂,如今已经成为在全国拥有超过70家高端品牌汽车4S店、年营业额超百亿的汽车经销集团——贵州通源集团。

臧侃目前在自家的企业里担任副总经理的职位。他接触过许多跟自己身份类似的二代企业家,为此他一直在强调:“富二代不是贬义的代名词,恰恰相反,他们大多数没有淹没在父辈的光环里。很多人的努力程度、自律程度以及对自己所在行业的理解程度,远远超过外人的想象。”

在企业的很多决策上,父亲尊重臧侃的意见,也支持他的新想法,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臧侃必须要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毕竟,父亲在做决策时,要对整个企业负责。他需要说服公司的元老、高层以及员工,这就需要臧侃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证明他是对的。

臧侃很早就猜出,父亲有让他接班的计划。在美国读书期间,他每年暑假回国都被安排到企业里做事:16岁在汽车4S店做洗车工,17岁到车间当修理工,18岁做商务会议英语翻译……可以说,所有的锻造是从最基层的岗位开始的。

臧侃记得很清楚,2013年的那个圣诞夜,他从美国回到贵州,在家里刚待了两个星期,就被父亲安排到深圳担任集团下属一家宝马4S店的总经理。那时的臧侃,只有23岁。他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要带领200多位员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他了解了这家4S店的真实情况后,才意识到父亲是在考验自己。这家店在他回国的前一年,是整个集团中经营状况最差的一家,而深圳地区的竞争又是行业中最激烈的。

对臧侃来说,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一来没有任何的经验,二来又顶着父辈的光环,整个集团的几千名员工都在盯着自己,看看他到底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担负起继承家业的大任。

上任之后不久,臧侃就发现了这家店的问题所在,整个团队的工作状态都很消极,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沟通方式,非常封闭,大家在会议上都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办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臧侃就只好先从自身做起。他放下身段,把“美式”沟通的方法用在团队中,从非正式场合开始,跟大家融洽关系。换了一个轻松的环境,员工们开始愿意跟他坦诚地聊聊天,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身为管理者,臧侃从来不摆架子,反倒很虚心地向员工承认自己的不足,跟团队互相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他被团队完全接纳了,而团队的状态也发生了质变,大家都变得主动了,乐观取代了消极。

一年之后,臧侃带领的这家店,就从业绩倒数第一、严重亏损一跃成为集团的领跑者。臧侃感谢父亲给予自己的这次机会,他也从此爱上了挑战。之后,佛山的一家宝马4S店由于重大的人事变故导致总经理一职空出,臧侃主动找到父亲,请求调到这一职位上。他在美国学习期间,访问了不少欧美的百年家族企业,也认识到自己才刚刚起步,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价值,靠实力才能赢得尊重,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捷径。

经历了两年的磨砺,臧侃于2015年年底回到集团总部,和父亲一起共事。两代人在经营理念上经常会产生分歧,但臧侃不会认为父亲的想法“过时”。每次遇到意见相左而没有定论时,他都会到公司楼下,静静地望着集团总部的大楼。这栋大楼建于20年前,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所谓的4S店,而父亲却很有远见地建了这栋软件和硬件至今都不过时的大楼,而位于总部的第一家4S店到现在还是全国最优秀的丰田4S店之一。

臧侃尊重父辈,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与此同时,他又不会活在父辈的光环下,作为继承者,他一直认为,上一代的管理经验与新一代的视野理性地结合起来,会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