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族企业?简单来说,就是资本或股份主要掌控在一个家族手中,由家族成员担任企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家族企业的种子在华夏大地处处开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些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行业的领头军。
然而,在家族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藏着令人心忧的隐患和不安。第一批企业家大都生于20世纪40~60年代,现在他们都已迈入了人生的暮年,到了子承父业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家族企业的“交接班时代”到来。对于许多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中国家族企业来说,如何传承和超越发展,也成了商界空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波士顿家族企业研究协会的数据显示:30%的企业能够成功传到第二代,10%能够传到第三代,能够传到第四代的只有3%。照此说来,“富不过三代”也不只是一句俗语,它充分说明了企业传承和超越发展的艰难和复杂。
方太集团的创始人、宁波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茅理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始终感到培养接班人比自己创业更重要。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将有一部分家族企业在交接班中消亡……民营企业交接班绝对算得上企业的一道生死坎儿,影响力远远超过金融危机。”
为什么中国家族企业交接班如此之难呢?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说:
其一,决定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企业家精神,不易传承。
我们都知道,财产、技术、知识、管理等内容比较好传授给二代接班人,但是开拓、创新、果敢、决策力、抗压力、抗风险等隐形的能力,却是难以言传身教的。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恰恰是后面的这些企业家精神,才是决定基业长青的关键。
其二, 一代企业家想交班,二代继承者难接力。
当前,家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很多二代继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接班,至于为什么不愿意担任企业未来的管理者,情况不一。
情况1:二代继承者不愿意接班。他们大学毕业,有自己的特长,并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生意,不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太喜欢父辈现在所从事的行业,因而不想接班。
情况2:二代继承者只想做副手。他们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担任了部门主管等职务,但他们并不想成为企业的接班人。在他们看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想要胜任太难,不如将这份大任让给贤者,自己当一个副手就足够。
情况3:二代继承者的能力有限。他们有接班的意愿,但自身能力不足,家族成员也不同意,认为他们水平有限、没有远见,很难把家族企业经营好。
情况4:二代继承者不思进取。他们不成器、不靠谱,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终日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只愿享受父辈创造的财富,没想过担负起承接家族企业的责任。
二代继承者不愿意接班,不只是中国家族企业特有的问题,它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同样存在。家族企业的二代继承者往往在学习经历上比一代更胜一筹,这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二代继承者,很多想尝试一下自立门户。同时,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在很多事情上跟父辈的看法有分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二代继承者不愿接班的局面。
均瑶集团的董事长王均金曾说:“企业如果要传承,先要在小孩身上下功夫。”对任何一个家族企业来说,想要基业长青,都必须及早地制定接班人计划。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唯有让接班人及早地从基层开始磨砺,培养能力,熟悉并认可企业,达到能力、意愿与企业统一,才能未雨绸缪,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而取得超越以往的成就。
有专家建议,企业至少要在现任高层管理者计划退出企业管理前4年就开始着手实施高层接班人计划。通用电气的前CEO韦尔奇,花费了7年的时间斟酌挑选他的接班人。至于如何制定接班人计划,如何选择培养接班人,我们在此简单列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让接班人系统接受现代管理知识和理念的教育,弥补家族企业创始人管理理论知识的不足,提升二代接班人的管理水平。(www.daowen.com)
第二,对接班人进行全面评估,看其是否具备企业家的职业素养,如诚实守信、责任感、勤奋实干、审时度势、机智果断、抗压能力强、勇于开拓、具备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比如,分权给几个预备接班人,让他们共同参与重要决策,几年后从中选出正式的接班人。再如,开辟与传统业务完全不同的业务给接班人操作,借助这个平台,让接班人培养自己的队伍,积累经验。最终,再让他来整合传统业务,可降低直接接手操作的难度。
第四,设计对接班人的帮扶路线,提升二代接班人各方面的素养,让其更好地抵御市场的狂风暴雨,增加对抗磨难的能力,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尽可能让接班人从基层工作做起,增加对产品需求和市场的敏感度。
交接班是企业的一道生死坎儿
养子继承制:日本家族企业的奇葩传承制度
“宁愿把继承权传给外人,也不能传给能力低的亲生儿子。”为了防止嫡系子孙因能力不足导致家业衰败,很多日本的家族企业信奉这样的传承理念。
日本成人收养制度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家族企业的家长在没有男性继承者、只有女儿的情况下,招女婿进门,让其继承家业,即“婿养子”;另一种是家族企业的家长虽然有直系血缘的男性继承者,但其能力不足,所以收养其他人为养子。通常是从家族企业里最有前途的高层经理人中选拔,在履行法律收养手续时,养子将自己原来的姓氏改为新家庭的姓氏,发誓效忠于新祖先。
松下幸之助的名字,多数人不陌生,他在9岁时去大阪船桥做学徒。大阪船桥商人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如果生了女儿或女儿初潮时,就会煮一碗红饭庆祝,庆贺自己有了选择“新儿子”的机会。这个“新儿子”,说的就是“婿养子”。
松下幸之助在传承企业时,采用的就是“婿养子”模式。他将女儿的丈夫平田正治收为养子,更名为“松下正治”,让其担任松下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松下正治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1940年与松下幸之助的女儿松下幸子结婚。1971年,他出任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社长,1977年担任董事长。
外界在评价松下正治时表示,他不但继承了岳父的经营思想,且创造了新型持续增长的经营模式。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撰写了大量的经营理论著作。松下正治退休后,担任松下电器名誉会长,直至2012年病逝,享年99岁。他将松下推向了世界,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日本铃木公司的现任掌门人铃木修,195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之后被铃木家族的家长看中收为养子。1958年,他与铃木家族的长女结婚,被岳父安排进入铃木家族企业的核心层,直至继承整个家族企业,担任铃木公司的CEO、主席和家长。后来,他在传承时也采用了“婿养子”的方式,把家族企业传承给自己的女婿小野孝。只是,小野孝英年早逝,铃木修后又担任铃木家族的主席和CEO。
丰田集团的创始人丰田佐吉有亲生的儿子,但在传承时他还是采用了“婿养子”的模式,把自己的女婿儿玉利三郎收为养子,更名为“丰田利三郎”。这位继承者在丰田佐吉创建的丰田纺织的基础上,打造出了丰田汽车公司。
这种超越血缘的“养子”继承模式背后,深藏着日本人对“家”的理解。
日本社会所理解的“家”,不仅仅是同一屋檐下生活的几口人,而是超越血缘的共同体。可以说,这种不拘泥于亲生子、超血缘的“养子”继承模式,既确保了企业能够传给相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又兼顾了东方文化重视家族薪火相传的文化习俗。
由此看来,对象这样的理解,也成为日本企业为何有那么多“百年老铺”的奥秘之一。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日本超血缘的养子制度也是值得中国家族企业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