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夏本纪中的隐喻:探析2019年秦东历史文化论文集

史记·夏本纪中的隐喻:探析2019年秦东历史文化论文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为了表现夏禹的高尚品德和过人能力,司马迁在其《史记》叙事的时候,注重以隐喻的方式展示夏禹之德、能、绩、勤、俭诸方面。

王炳社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

摘 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光述写历史,他还善于总结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传统美德,并希望能用他的《史记》将其发扬光大,《史记·夏本纪》就有这样鲜明的特点。在对夏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德、能、勤、绩、俭等方面进行挖掘和表现时,司马迁并没有采用直抒胸臆或概括性的抽象语言进行总结,而是采用隐喻的叙述方式或铺设隐喻情境,通过最为简洁抑或是事物罗列、自然流露、转移话题等方式予以表述,从而实现了隐喻性的叙述。

关键词:《史记》;《夏本纪》;夏禹;传统美德;隐喻(www.daowen.com)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音乐隐喻史研究(2015J025);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史记》隐喻艺术思维研究(16SKZD01)

作者简介:王炳社(1960—),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渭华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渭南师范学院艺术隐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艺术隐喻研究。

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发展而来,大概居于尧、舜时代,后因夏禹治水有功而登上王位。关于夏禹的身世,《史记·夏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1]49这是一种隐喻的叙事方式。一般而言,“历史编纂总是由四种转义——隐喻、转喻、提喻和讽喻中的一种而得到充实的”[2]10。司马迁为什么在《夏本纪》的开头要这样叙述呢?显然是有其特殊用意的。这也就是说,夏禹的祖辈虽然有过辉煌,但到他这辈,已经变成了平民百姓。而一个平民出身的人,要想登上王位,当然他身上得有诸多优点,或者应该是接近完美的人。历史叙述注重客观,要尽可能避免个人的针砭倾向,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其隐喻目的。何以如此?因为“在构造知识以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和政治目的方面,隐喻有着明显的效果。在我们支配把实在转变成人类目标和目的能够接受的世界方面,可以论证隐喻是我们拥有的最强有力的语言工具”[2]16。因此,为了表现夏禹的高尚品德和过人能力,司马迁在其《史记》叙事的时候,注重以隐喻的方式展示夏禹之德、能、绩、勤、俭诸方面。显然,如何将这多个方面有效传达给读者和后人,而且要让他们喜欢阅读、乐于接受,甚至付诸行动,如果采用机械僵化的方式去说理或训诫,显然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因此,采用活灵活现的、生动的事实或故事,也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使事物活现在眼前”[3]179,或者说“是用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4]76,即“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建构我们的现实”[4]76,也就是采用叙事或者讲故事的方式,便可达此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