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忍耐克制:性格特征及其影响

忍耐克制:性格特征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迁从自身的遭遇和经历中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倡导应该珍视生命,为社会做有益的建树,所以他极力赞赏忍小耻就大业的精神。《史记》中随处可见司马迁的隐忍思想,《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归汉后多次受辱之事而不计较,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外,还有如吕望、伊尹、蹇叔、百里奚、苏秦、张仪等,司马迁写他们在逆境中忍耐克制最终都建立了一定的功业。

忍耐克制:性格特征及其影响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受屈辱和灾难在对人精神磨砺和重塑的同时,能让人超越自我而成大器。司马迁从自身的遭遇和经历中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倡导应该珍视生命,为社会做有益的建树,所以他极力赞赏忍小耻就大业的精神。

史记》中随处可见司马迁的隐忍思想,《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归汉后多次受辱之事而不计较,寻找施展抱负的机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伍子胥列传》中伍子胥因楚平王杀戮而投奔吴国,历尽艰难曲折,终于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太史公赞曰:“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越王勾践世家》记述:“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于是勾践发愤,回国后“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于一举灭吴。司马迁赞扬他:“可不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另外,还有如吕望、伊尹、蹇叔、百里奚、苏秦、张仪等,司马迁写他们在逆境中忍耐克制最终都建立了一定的功业。在自己身受腐刑,倍受屈辱的情况下,激励自己:“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正是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就极刑而无愠色”。[4]88相反,对那些轻掷生命的庸碌之辈,司马迁则给以揭露和贬斥,如在《郑世家》中写郑灵公为吃肉一点小事,而互相残杀,死了好多人。在《宋微子世家》中写宋湣公与臣下南宫长万开玩笑,被南宫长万杀死,也死了不少人,成为天下的笑柄。(www.daowen.com)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韩城人深刻领悟到了人生的艰辛和隐忍的重要,将“忍”“百忍”“安忍之”“百忍堂”“勤俭忍”等悬挂在门楣之上,教育后人处世忍让为先,以忍让应对人生凶险,以积极的态度战胜一切苦难,最终走向成功。党家村门楣上也雕刻着同样主旨的家训:“父母遗礼重,朝廷法度严;圣贤千万语,一字忍为先。”先人留下的礼仪很重要,后人应当重视;国家的法律很严格,百姓应该恪守;圣贤们说了千言万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遇事要忍耐不能急躁。四句庭训,从家庭的小家,到国家的大家,从父母的希望到圣贤的教诲,娓娓道来,感人肺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