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语言类课程也不例外。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不如人意,就业竞争能力降低。为了帮助学生及早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各个学校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开发新的课外资源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课外资源是课内资源的延伸,与课内资源对比,语言类课程的课外资源具有实践性、多样性、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语言类课外资源的开发就是强化语言实践活动。语言实践活动包括三方面:一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开展“古诗文朗诵”,参加演讲比赛、校园辩论赛等活动。二是规范汉字的使用,提高汉字的信息处理能力。如开展“啄木鸟”活动,进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培训,完成“我身边的不规范字”的调查。三是强化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多方努力,我们与电视台、报社、中学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践基地,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赴实践基地见习,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收获颇丰。2007年,在“第三届中国古典诗词吟唱会”上取得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08年,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的骄人成绩。2009年,在“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2011年、2012年,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中6人荣获一等奖,7人荣获二等奖,10人荣获三等奖。
语言类课程的“整合”节省了课程资源,解决了语言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学习空间,强化了语言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质。有鉴于此,我们希望以语言类课程的“整合”为切入点,全面推动语言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
[2]陶本一.语文教育和语文素质[J].语文建设,1996,(4).
[3]胡培安.语言素质的内隐与外显因素[J].社会科学家,2001,(4).(www.daowen.com)
[4]杨凯.论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
[5]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6]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7]王铁军.共享精神的示范效应[J].中国远程教育,200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