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调研结果:高素养女性拥有宽容与宗教认知

调研结果:高素养女性拥有宽容与宗教认知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研结果显示,这一女性群体,体现出与较高学历和文化知识相对应的较高素养,在对于宗教的认知、判断上体现出与文化知识相匹配的认识水准,具有较强的现代平等意识,她们大多都能尊重她者的不同选择,无论有无宗教信仰,有何种宗教信仰,相互之间的看法、态度,都显示出较强的理解度和宽容性。只有不到1%的人选择带有负面评判性的E选项“迷信”。C.宗教信仰是封建迷信,应该取缔。

调研结果:高素养女性拥有宽容与宗教认知

调研结果显示,这一女性群体,体现出与较高学历文化知识相对应的较高素养,在对于宗教的认知、判断上体现出与文化知识相匹配的认识水准,具有较强的现代平等意识,她们大多都能尊重她者的不同选择,无论有无宗教信仰,有何种宗教信仰,相互之间的看法、态度,都显示出较强的理解度和宽容性。

如从无宗教信仰者的角度,调研和考察她们对宗教的思想和宗教信仰选择等的看法,设计有如下相关联的一组调研问题:

“您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是?”

A.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

B.一种社会风气、思想潮流。

C.纯属个人选择。

D.不够强大的人的一种心理寄托。

C.迷信。

F.不太了解,不关心。

48.6%的人选择C选项:“纯属个人选择”;37.5%的人选择A选项“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呈现出无宗教信仰者对于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认知度和宽容度。只有不到1%的人选择带有负面评判性的E选项“迷信”。显示出她们虽然自身并无宗教信仰,但许多人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住宗教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的作用,即使不完全理解或认同信仰活动,也能够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选择。在相关联的后续问题的回答中,这种认知的客观和态度宽容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生活中,您接触到宗教信仰方面的信息,主要是由于:

A.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B.书籍、报刊。C.身边有信教的亲朋好友,和他们的交流。D.其他。

这一问题为多项选题,主要考察无宗教信仰者接触和接收到宗教信仰方面信息的社会路径。从回答情况来看,39.4%的人选择“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35.6%的人选择“书籍、报刊”,35.6%的人选择“身边有信教的亲朋好友,和他们的交流”,另有14.8%的人选择“其他”途径,如旅游等。从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看,该群体接收宗教类信息的途径呈现多样化、交叉性的特点,并延伸表现出该群体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思考的取向,这种整合和思考,以自身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理性化为特征,这在后续问题的回答统计中更突出地表现出来:(www.daowen.com)

通过各种(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书籍、报刊,和身边信教的亲朋好友交流以及各种其他途径,接触到的宗教信仰方面的)信息,您对宗教形成的印象是?

A.宗教信仰是引起社会冲突和不安定的一种因素。

B.宗教信仰会对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

C.宗教信仰是封建迷信,应该取缔。

D.宗教信仰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说服力。

E.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传统,个人有选择的权力。

对于该问题,86.4%的人选择E选项:“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传统,个人有选择的权力”,另有9.2%的人选择D选项:“宗教信仰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说服力”。选择带有负面评价性质的A选项、B选项和C选项的人数比例分别是0.8%,1.8%,1.8%。回答结果显示,这一群体的大多数人,能够根据生活经历和接触,自身体验等进行思考,做出较为客观判断;不轻易接受某些媒体为追求社会关注效应,而对宗教和信仰者形象进行的消极化、负面性角色构建。当然,也从这一角度说明,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所形成的相对宽容的社会大环境下,主流媒体在宗教信仰方面正面宣传引导的社会效应。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选取了一些特定问卷,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考察,考察结果显示,一些人对于上述互相关联的问题组的回答,更突出地表现出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如在上一问题中,有占比近10%的人回答其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是“不够强大的人的一种心理寄托”,跟踪她们对于后续问题“您对宗教形成的印象是?”的回答,同样是这些人,她们的回答都选择了E选项:“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传统,个人有选择的权力”,突出表现出理性认知和宽容、平等的意识。

综汇统计结果显示出,虽然无宗教信仰者占接受调研者的大多数,但她们普遍能够认识到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对社会生活文化具有一定影响;且大多人认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宗教信仰,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传统,个人有选择权力”;她们多数能够从宗教作为个体的“一种重要精神支柱”,以及作为“一种社会风气、思潮”的角度,去理解宗教信仰,能将正当的信仰选择与迷信相区分开,对于宗教信仰较少负面看法和评价,认知较为清楚,态度宽容、意识平等。

其次,从有宗教信仰者的角度开展的考察,显示出她们和无宗教信仰者,以及选择不同宗教的信仰者之间,在认知和态度上,也都呈现出相互的宽容性。问卷针对有宗教信仰者设计的问题系列中,在被问及她们“对无宗教信仰者的看法”时,87.5%的人认为“觉得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当然,12.5%的人认为,“觉得他们缺少精神的支撑”,这当然是站在有宗教信仰者的立场上做出的表达,但相应于无宗教信仰者对宗教信仰对理解,如前所述,对于问题“您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有占比37.5%的人选择选项“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体现出双方在宗教信仰特点和功用认识上的一定的互通性。不同信仰者之间的相互看法和态度,通过问卷问题:“您对其他宗教和信教者的看法”加以考察,从回答情况来看,62.5%的人选择“每个人有选择自己所信仰宗教的自由,不应干预”,12.5%的人选择“都是有利于社会向善和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多元共存”,另外有25%的人选择“不太关心,不了解”。该问题的其他两个选项:“认为他们都不是真信,但可以包容”及“认为他们都不是真信,需要改变”,选择率均为0。

综上所述,这一群体在对宗教信仰的思想认知上,价值判断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理性和宽容特点,具体表现在无宗教信仰者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对有宗教信仰者的态度,以及反向而言,有宗教信仰者对无信仰者选择的理解,及信仰不同宗教的信仰者之间的相互看法上,都显示出这一群体具有的平等意识和宽容态度。

宏观层面考察,这一群体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为该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团结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占比74.4%。能够认识到宗教信仰对我们社会生活和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对我国宗教发展的未来持有积极的或审慎的态度,有所思考:占比32.9%的人认为未来宗教文化与现代化文化建设同步,共同推进文化发展的;占比30%的人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文化通过不断调整更新,会得到一定发展的,也有11.1%的认为未来发展态势复杂,要审慎对待。这些都体现出这一群体作为较高层次知识分子,对现实文化问题能够有所关注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