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上南氏自大吉逢吉而下,一门七朝甲第,称渭南大族矣。清代富平学者李因笃说:“关中望族首推渭南南氏,盖上溯太守、观察昆仲以来,科第蝉联,勋名彪炳。光家乘,冠国书,震耀吾秦,为近代所未有。”[7]
到底是怎样的家风来支撑着渭上南氏一门科第蝉联,轩冕为邑中冠也?
回到瑞泉公南大吉撰《渭南志十八卷》自叙中寻找渭上南氏家风传承的脉络,曰:“……独俨读书,谅直有干能,率诸昆弟子侄,力田孝弟”;“独南氏自上世传来,家世修齐,即贵富贱贫,即无卑行污名焉”;“大吉归见渭阳父于秦村之轩,渭阳父执大吉手泣曰……夫男子坠地,天地四方即尔事”。
南轩《渭上稿·世传第四》曰:“先伯父(即瑞泉公南大吉)事亲以孝,执丧尽礼,一弟即先君(即姜泉公南逢吉)也,自宦所及家居,视如左右手,食必共案,衣必共采,唯恐其心若有伤者。且当婚嫁犹子女暨诸甥急于所出,又特构沋西书院从游士。”“在官能政,在家能教。”“然与人和而有容,简易可亲,至于当官任事,则毅然有执,屹若砥柱,立于狂澜洪涛无能撼者。”[8]
《渭上稿》外传第五,范伯母。南大吉辛丑卒时,范伯母年才“三十有七,三子辕、軨、輄皆少寻,皆早世。独与遗腹子孙企仲相依为命。幼而拊长而教,蹈厄茹苦,历四十年而企仲成进士矣,而暝然归报夫君于地下,人咸称为节孝”。(www.daowen.com)
瑞泉先生门人薛腾蛟云:“天之佑人顾不有意哉。夫使遗腹子不男,男而不育,育而不可教,与范姆先自衰绝不及教,目不知书,不善教,穷而夺乱其心志,以不克教,则固渭上布衣耳。而先生家声顾不待此儿以中兴邪!此我瑞泉先生之灵,天之所佑而昌者也。”
而渭上南氏之后的南居益,其父南宪仲,亦于枣强令任上病故,居益尚幼。此时家族中南轩、南师仲、南企仲等亲人又接力教养南居益成才,后举辛丑进士,出为福建巡抚,累升为工部尚书。
综观渭上南氏一门,自大吉、逢吉而下,枝繁叶茂。在田则力,在学则专,在官能政,在家能教,学风笃实而注重实践,躬行礼教,崇尚节气而敦善厚行,儒林孝悌、忠信友爱萃于一门。王阳明《答南元善》书引《中庸》句释其良知学:“盖吾良知之体,本自聪明睿智,本自宽裕温柔,本自发强刚毅,本自齐庄中正文理密察,本自溥博如渊而时出之。”南大吉以来的后人既崇尚关中学人笃实格物、又崇尚节气的学风,仍然实践体用致良知学,并深刻地融入了渭上南氏家族的家学与家风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