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东历史文化:心学治政,实践万物同体

秦东历史文化:心学治政,实践万物同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大吉遗父之志,勤勤恳恳,行法敦仁、心怀与物同体之志。南大吉认为他们“并非无是非之心”而是“弊于习染”,所以“学之不讲而教之不明”。南大吉通过为学治政践行良知之学,继承了王阳明晚年致良知向亲民治政的实践层面的转向,与“万物同体”之志相对应,为生民营造了舒适安宁的社会秩序、淳朴的社会风气,南大吉对心学有着深刻的体悟,对思想的阐释紧密结合为学为仕经历,从具体的为学进德和为官治政中去反求诸己,努力践行。

南大吉见证了王阳明晚年“致良知”思想的演变过程,并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王阳明晚年居越时,围绕“万物同体”的观点,在追求自我内心精神层面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生民的生活状况。从良知学的角度上讲,万物同体论引起了良知内涵的变化,使致良知趋向实践层面的落实,成为阳明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南大吉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南大吉就是沿着良知学趋向实践层面的路向去践行,学政合一,心学治政。

南大吉遗父之志,勤勤恳恳,行法敦仁、心怀与物同体之志。正德七年冬十月,授户部湖广司主事;丁丑十二年,复授户部江西司主事;辛巳十六年,升浙江司员外郎,扎理下粮厅及清查京营诸食粮军士,夏五月,升福建司郎中,寻调云南司。一生为官功绩最大当属嘉靖二年历浙江绍兴府知府,造福百姓,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认可。入觐罢官后归乡,建立湭山书院,志于讲学,多有高门弟子。他在了解了良知真谛后,便能知“学与仕本一事,而非两途也”,且能够怀着平实朴素的心态亲身躬行、实践。当是时,人们批判王阳明心学流于空疏之弊,然而却不知其良苦用心之处在于亲身实践。

南大吉治越期间,问政于阳明先生,王阳明回答:“亲民治政”,使他领悟到“明明德”即是“亲民”,“亲民”即是“明明德”,亲己之父而亲人之父,亲己之兄而亲人之兄,以至于君臣、夫妇、朋友,推而至于鸟兽草木,孝悌之情,万物之感,皆是自然昭著显见于人心,其依天命之性,人率而行之,无物欲之弊,对此则是亲民才能“明其明德”,“求尽吾心以自明其明德”,最后达到“明明德于天下”,使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至善”是天然自有的,毫无加损,否则为“私意小智”。“明德亲民”止于吾心之“至善”,“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14]。揭示了其“至善”本质在于“明德亲民”,就像“规矩”的功用在于校正“方圆”,“尺度”的用处在于测量“长短”,“权衡”作为判断“轻重”的准绳。于是名其莅政之堂曰“亲民”,而曰:“吾以亲民为职者也,吾务亲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德也夫!”[15]元善喟然而叹曰:“甚哉!大人之学若是其简易也。吾乃今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吾乃今知天下之为一家、中国之为一人矣!一夫不被其泽,若己推而内诸沟中,伊尹其先得我心之同然乎!”如《大学》中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6]南大吉将我与民紧密地融为一体,即心与大道合一,正是南大吉追求的“视天地万物无一而非我”的天人合一境界。由此观之,他对“政学合一”观念有了深刻的体悟,同时从自身的亲历实际出发,更好地践行了“政学合一”观。王阳明当时所讲的致良知之学与亲民之政,对南大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师者的一番教导之后,南大吉以亲民为为政之要,从修身之明明德向亲民治政推广开来。

渭南南侯守越,巨奸狡猾,面对民众和士人的诽谤,“持之弥坚,行之弥决”。南大吉认为他们“并非无是非之心”而是“弊于习染”,所以“学之不讲而教之不明”。于是建龙首书院,南镇庙、镇东阁;重起稽山书院,聚八方学士;开浚运河,治水安民,关心群众切身利益;重修海塘城、大禹陵庙;处置冤案,治理会稽大盗,育化民众,造福乡里。“锄奸兴利,不避嫌怨”,功绩累累。后来,民风渐淳,民众、士人“日有所觉,月有所悟”,称其为“严父”“慈母”。他能够体察民情,应父亲之志,穷究其体,完成《渭南志》并昭显于后世。其中包括:图两卷,以治民事神为主;表四卷,阙所不知者,录其所知也;考五卷,传七卷。“图以宣隐,表以阐微,考以稽物,传以垂轨,不侈而悉,不迂而理。”[17]嘉议大夫河南按察使门人富平李宗枢所写的《渭南县志叙》称其为“良史之才”,他对待史实严谨客观,不浮夸,不隐匿,能够秉着还原真实历史的态度原则。南大吉还进一步在《风土考》提出了“天下大本”的思想,“风俗者,天下之大本。政教者,治世之先务。”[18]“风俗”关乎天下之治乱,系“政教者”之职责,故“先务”。南大吉不仅对阳明心学“中心悦而诚服之”,同时深知其关键在于亲身躬行,将一生所学致力于从政生涯,更好地诠释了“心学治政”的理念。

南大吉通过为学治政践行良知之学,继承了王阳明晚年致良知向亲民治政的实践层面的转向,与“万物同体”之志相对应,为生民营造了舒适安宁的社会秩序、淳朴的社会风气,南大吉对心学有着深刻的体悟,对思想的阐释紧密结合为学为仕经历,从具体的为学进德和为官治政中去反求诸己,努力践行。他为关中思想发展增添了心学因素,促进了明代理学的中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从吾.关学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南大吉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3]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刘学智.南大吉与王阳明——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J].中国哲学史,2010,19(3):98.

[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

【注释】

[1]南大吉:《寄马西玄仲房书》,《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页。

[2]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52,《中庸第三十》,《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527页。

[3]赵岐注、孙奭疏:《孟子注疏》卷13上,《尽心章句上》,《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6014页。

[4]南大吉:《师论》,《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9页。(www.daowen.com)

[5]同上。

[6]冯从吾:《瑞泉南先生》,《关学编》,陈俊民、徐兴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1页。

[7]南大吉:《寄马西玄仲房书》,《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页。

[8]南大吉:《寄答阳明先生书》,《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0-81页。

[9]南大吉:《寄答阳明先生书》,《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1页。

[10]冯从吾:《瑞泉南先生》,《关学编》,陈俊民、徐兴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2页。

[11]南大吉:《寄骆秀才行简王秀才懋明书》,《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2页。

[12]南大吉:《寄贺长洲府书》,《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4页。

[13]冯从吾:《瑞泉南先生》,《关学编》,陈俊民、徐兴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1页。

[14]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80页。

[15]王守仁:《亲民堂记》,《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71页。

[16]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60,《大学第四十二》,《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631页。

[17]李宗枢:《明嘉靖渭南县志摘录》,《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5页。

[18]南大吉:《风土考第三》,《明嘉靖渭南县志摘录》,《南大吉集》,李似珍点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