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9年论文集:中心悦而诚服之

2019年论文集:中心悦而诚服之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自入阳明门下,领会良知之教,便开始信服人人可为尧舜的道理,深知七十诸弟子对孔子之教“中心悦而诚服之”的坚实笃定。良知为人本心自然呈现,反求诸己,“中心悦而诚服之”,则众人之心与圣人之心同然。

2019年论文集:中心悦而诚服之

南大吉自少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知求圣贤之学,“入仕,尚友讲学,渐弃其辞章之习,志于圣道,然犹豪旷不拘小节”[6],尤其是在阳明心学在当时遭到非议,南大吉没有附势取悦,而是“慨然悼末学之支离”,“以致良知为宗旨”。对“心之良知本一”“吾心本体自现”的领悟就在于“中心悦而诚服之”。

“夫王先生之学,天下方疑而非议之,而某辄敢笃信而诚服之者,非所以附势而取悦也,非谓其所惑也,非喜其异而然也,反而求之,窃有以见夫吾心本如是,道本如是,学本如是,而不可以他求也。”[7]反求诸己,非攀炎附势,非喜异求新,而应笃信诚服,明见个体所存之心、所求之道、所向之学皆源于良知。事、理、学都是“吾心之本体自现”,为人心良知所具有,即是“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学”。在他看来,只有“中心悦而诚服之”,使“吾心本体自现”,才使“心之良知本一”。这是在王阳明传授良知之学的过程中得以证实的,也成为解释七十弟子之所以服于孔子的关键所在。南大吉在《寄答阳明先生书》中曰:

孟子谓七十子服孔子,夫苟其中心之悦也。夫苟其中心之悦也,必得其心之所同然者矣。……彼七十子者其初也,亦众人之徒也。及闻孔子之教而各得其心之所同然,然后天之命于我者勉而全之,始不愧于为人之道,而得免夫禽兽之归,则孔子于诸子有罔极之恩焉。是故其生也悦而诚,其死也哀而庐诸其墓焉。[8]

大吉兄弟资不敏,其幼而学也,窃尝有志于圣贤之道,乃为近世格物之说所罔,终焉莫得其门。比其长也,乃遂驰骛于词翰之场,争奇而斗胜者,然且十数年矣。既乃以守越获登尊师之门,而领致知之教,始信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七十子之所以服孔子者非伪也。[9](www.daowen.com)

孔子七十弟子最初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闻教于孔子,“各得心之所同然”,使“天命”于我的思勉力行中得以显现。率天命,依人性,行修己之道,使良知诚然内化于心。孔子作为师者,在言传身教中,使弟子“中心悦而诚服之”,这不仅体现了“天命—人性”的贯通性与一致性,而且,也讲明了“中心悦而诚服之”的“修而诚之”功夫论对发掘人性之善端的重要性,能够诚然内化于心,在现实生活中,各得心之所同然。南大吉用自己的亲生求教经历论证了这一点。南大吉少年有志于圣贤之道,迷惘于“格物之说”,未入其门,也曾“驰骛于词翰之场”,争奇斗胜。然而,自入阳明门下,领会良知之教,便开始信服人人可为尧舜的道理,深知七十诸弟子对孔子之教“中心悦而诚服之”的坚实笃定。对天命贯通于人性的体察和应然向本然的追溯与达成在于顺天命、依人性的良知本心。良知为人本心自然呈现,反求诸己,“中心悦而诚服之”,则众人之心与圣人之心同然。

综合观之,南大吉对“心之良知本一”的诠释是在心性层面展开的,以人性善合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万物同体”以及“中心悦而诚服之”的“修而诚之”的视角阐释众人之心本与圣人之心同然,阐释了南大吉“心之良知本一”的心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