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豆腐最早的文献记载来自1998年的《中国县市概况》[1]一书,但唯有区区十二字的记载:“沙河豆腐,享有‘川南名肴’美称。”并没有详细介绍沙河豆腐的相关历史信息。同年胡富松主编的《高县志》也仅仅提及“沙河豆腐颇有名气”,此外没有更多的叙述。
进入21世纪,有关沙河豆腐的文献记载随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提升而逐渐增加。2005、2007年的《四川农村年鉴》对沙河豆腐做了简短的介绍:
高县沙河镇……沙河豆腐,名扬四海,沙河豆腐以其香、脆、嫩、鲜、酥、麻、辣、烫等特色,享誉西南地区及淅江、北京、广东等省(市)的大中城市。主要有麻辣豆腐、脑花豆腐、洗沙豆腐等一百多个品种。[2]
高县沙河豆腐——川南名小吃,以其香、脆、嫩、鲜、酥、麻、辣、烫享誉西南、淅江、北京、广东等省(市)。品种已发展到一百多种,如麻辣豆腐、脑花豆腐、洗纱(注:应作沙)豆腐、番茄豆腐等。[3]
最近十年以来,一些媒体对沙河豆腐的历史传承、主要特色、豆腐制作工艺、菜品发展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做过相关报道,沙河豆腐迎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
《宜宾晚报》和高县人民政府网站都曾对沙河豆腐的历史传承做过梳理:
沙河豆腐从20世纪60年代的沙河名厨师张银安制作形成鲜、香、嫩、脆、爽的特色风味;后来年轻厨师张甫成的豆腐又开始崭露头角;20世纪70年代后期,“老大桥餐馆”青年厨师侯永宽研究创新烹制出独具特色的杂烩麻辣豆腐,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人。21世纪初崭露头角的有“张记麻辣豆腐”“黄桷树豆腐酒楼”等后起之秀。[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鼎盛的有郑永帝的“黄桷树饭庄”郑三豆腐,郑永利的“郑豆腐”,钟位超的“天府酒家”钟氏豆腐,罗友才的“友才豆腐酒家”,欧利元、钟朝江的“金桥饭店”,张大忠、欧七的“金河酒家”“葡萄园”等。1995年7月,时任宜宾地区行署专员的周继尧品尝沙河豆腐后即兴为“罗友才豆腐饭店”题词;1991年宜宾地区行署专员刘鹏在“郑永利豆腐”吃了沙河豆腐后,称赞说“比成都的麻婆豆腐还要好吃!”李鹏总理1998年回家乡高县时,专门在翠屏山庄品尝沙河豆腐,并赞不绝口。从1988年起,该镇文化人王大桥采写的沙河豆腐文章,先后在《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四川食品报》《宜宾日报》《宜宾晚报》《宜宾广播电视报》(现《新三江周刊》)《高县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沙河豆腐从此闻名遐迩,扬名省内外。[5](www.daowen.com)
此外,高县人民政府网页还详尽概括了沙河豆腐的四大特色:
沙河豆腐之所以脍炙人口……这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水质(指地下水)好。沙河镇由于河流污染,人民饮水全靠在广阔的田野中打深井供应,加上本镇上龙山的山泉水,这种水甘甜、纯洁、维生素含量高。二是土质好。该镇土壤碱酸含量适中,加上好水,种出的黄豆含有得天独厚的原料。三是卤水好。卤水原料取自大山老林中的岩盐,用它点出的豆花甘甜、细嫩,不减豆浆本身香味,与工业盐卤水点出的豆花有天壤之别。四是佐料丰富多样。有猪、牛、羊、鸡、鸭、鱼肉和各种野山禽、蛇类等肉作调料,变幻多彩,滋味各异,引人入胜。[6]
周兰《品沙河豆腐 享人间美味》[7]提到,2008年,钟氏豆腐制作工艺被列为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少报道还谈到沙河豆腐的菜品种类。在2011年12月的首届沙河豆腐美食文化节上,沙河豆腐……已经形成了多个系列的上百个品种的豆腐菜品,深得不同层次食客的喜爱。[8]一年后,胡松华的报道则明确了沙河豆腐的具体菜品数量,已由原来的几个单一品种发展为一百多个,有麻辣、白油、脑花、酸菜、鲢鱼、珍珠、荔枝、怪味、夹沙、鸡糕、金丝、麻婆、箱箱豆腐等。[9]据最新报道,2017年沙河镇举办了豆腐美食文化节,并申请大世界吉尼斯“豆腐菜肴数量之最”纪录,已经能做出224道不重样的豆腐美食。[10]
为了扩大沙河豆腐的知名度,沙河镇政府、沙河豆腐美食协会、沙河豆腐店、报纸媒体都做了积极的尝试。沙河豆腐于2016年7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沙河豆腐产业的发展,除了烹饪新鲜的豆腐菜肴,沙河人还把豆腐制作成麻辣味、五香味、烧烤味等豆腐乳系列,方便打包带走。
综上,目前对沙河豆腐的传承脉络、制作工艺、发展现状等已有一定的介绍和了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待实地调查,并进一步核实所得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