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我们对河舒豆腐的发展有了清楚的认识。
(一)河舒豆腐由清朝顺治年间(1638—1661)“郑驼背”发明的说法并不可靠。结合四季香老板娘和刘大春的说法及《河舒镇志》的资料来看,“郑驼背”与郑景友应为一人,刘大春的爷爷刘开帝约生于1918年,郑景友为晚清出生的人可能性较大,且豆腐作为家常菜,历史悠久,河舒豆腐最早的主制者在时间上已不可考。只能说清末民初年间郑景友(郑驼背)做的豆腐质量好,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了。当时的豆腐仅是指豆腐本身,并没有现在的多种花样。
(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河舒镇由以前“郑豆腐”(郑景友)的滑竿师傅刘开帝逐渐发展演变为今天的“刘豆腐”。在20世纪80年代河舒镇逐渐出现以豆腐为主打的餐馆,其中以张二娃食店(今张大胡子豆腐店)、黄二豆腐店(今四季香豆腐王总店)为代表,后期才逐渐兴起了文革酒家、河舒豆腐山庄、又一村餐厅、燕山豆腐城等一系列河舒豆腐店。
(三)河舒豆腐的发展也在不断地突破传统豆腐菜品的做法,在保证河舒豆腐豆香味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口味特点,不断改良,增加豆腐的种类,以期河舒豆腐能够走出蓬安,扩大河舒豆腐影响力。
河舒镇主要豆腐店分布图
【注释】
[1]《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蓬安县志》(1986—2006),北京:方志出版社,2014年,第592页。
[2]《河舒豆腐正式成为国家地标保护产品》,2014年1月31日,http:∥www.pengan.gov.cn/Item/33531.aspx。(www.daowen.com)
[3]《河舒豆腐萦绕在舌尖上的美味》,2016年1月3日,http:∥www.pengan.gov.cn/Item/96954.aspx。
[4]高虹:《川中吃眼花缭乱的麻辣烫》,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120页。
[5]蒋明善:《蓬安县河舒镇》,蓬安县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编:《蓬安县文史资料第3辑》,1993年,第95页。
[6]李易俗:《别具特色的河舒豆腐》,蓬安县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编:《蓬安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6年,第44页。
[7]李易俗:《别具特色的河舒豆腐》,蓬安县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编:《蓬安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6年,第45页。
[8]《名优特产河舒豆腐》,镇政府所提供的《河舒镇志》电子档。
[9]李易俗:《别具特色的河舒豆腐》,蓬安县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编:《蓬安县文史资料第6辑》,1996年,第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