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揭秘武陵山珍的历史

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揭秘武陵山珍的历史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业当天生意火爆,“武陵山珍”终于迈向了市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致命的双重打击使得股东丧失信心纷纷撤资,一时间“武陵山珍”难以为继。当年9月27日,吴向工商总局递交了43类(餐饮)“武陵山珍”商标的注册申请。2005年,吴成发注册的“武陵山珍”商标通过初审,并进入公示阶段。重庆的武陵山珍最终赢得了这场商标争夺战。一时间,武陵山珍以惊人之势在全国各省市开办连锁店达百家。

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揭秘武陵山珍的历史

2017年10月23日,我们辗转从武陵山珍总店找到武陵山珍集团公司,负责人向我们提供了《追赶麦当劳:武陵山珍百年梦想》[5]一书,根据这本带有董事长毕麦自传性质的书,我们整理出了武陵山珍的大致发展历程。

1.武陵山珍创始人

毕麦,原名王竹丰,土家族,出生于重庆石柱,现重庆武陵山珍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陵山珍菜系的创始人之一。

2.武陵山珍的起源故事

1994年,王竹丰因为工作原因去到日本大阪、广岛长崎、神户等地考察,他发现日本人喜食蘑菇、松茸等菌类,并将之视为“国宝”。他在书中说道,这次考察使他受到三个非常大的刺激:一是日本餐饮做得非常精细、精准、精美,让他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大受启发;二是日本人喜食蘑菇,特别是视松茸为“国宝”,这是缘于美国扔的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松茸、蘑菇等极少数物种抗住了冲击波核污染而生存下来,有着极高的抗癌性和免疫性,而武陵山、阿坝山区、长白山等地大量资源还没有开发利用;三是日本人把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养生文化普及为大众化、家庭化、社会化、科学化,因此平均寿命列世界第一。

王竹丰出生成长的重庆市石柱县地处武陵山区,这片位于中国西南的褶皱山区,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除了“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桃源传说,这片占地约1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山脉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正是这样,这里的原生环境得以较好地保存,成为稀有的少受污染的绿色植物王国。杂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向来有吃菌类的习惯。这得天独厚的环境给王竹丰带来了灵感,让他开始重视时人大多忽视的野生食用菌类资源。

回国后王竹丰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当时在石柱县城开餐饮店的妹妹王文君传达了这个信息和感受。他想要把这个丰厚的资源开发出来,还亲自上山,采摘各种菌类,拿回来琢磨。他对妹妹说:“先在你的餐馆里做实验,让顾客品尝后收集意见,做市场调研,我们不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能跟着别人跑。做普通饭菜一般人都会做,我们来做别人不知晓的山珍吧。”王竹丰兄妹的饮食业之路,正是从石柱县城这个没有名字的餐饮店起步。

通过电话联系原武陵山珍公司总裁、武陵山珍菜创始人之一的王文君,我们得知了这家老店(1995年春天开店)的地址位于重庆市石柱县城十字街上菜市场口处,店铺现已拆迁。

王竹丰从重庆火锅中得到一种启示,想要做出一种野生菌、野生菜的锅底,着力恢复野生菌的鲜香。从此,在外经贸委工作的王竹丰开始在厨房里研究他的“武陵山珍汤”,他甚至想把它做成一个“武陵山珍”菜系,这在当时的餐饮业还是史无前例的。根据王竹丰的回忆,当时一方面是找一些资料,另外是请教一些专家。在煮了一锅又一锅的山珍汤中,“武陵山珍”味道渐渐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是要把它推向市场还面临着未知的考验。当时四川省一些餐饮业的专家一度唱衰,他们认为汤的味道虽然不错,可是食用野生菌本身在国内是个空白,风险大市场小。

王竹丰说服妻子和弟弟妹妹,同时发动自己的表哥表姐、亲戚朋友,每人拿出5万入股合资,于1997年4月在重庆的观音桥开了第一家武陵山珍店(观音桥中医院旁,原黔江区街道办事处后,现已拆迁)。开业当天生意火爆,“武陵山珍”终于迈向了市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王竹丰又接连开了两家分店,

生意十分红火。

3.在曲折中发展

(1)第一次创业失败

生意的火爆引来了同行的注意,仿冒的“武陵山珍”一时间层出不穷,商业上的恶性竞争给王竹丰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厨师、服务员纷纷被挖走。根据他们的统计,在1999年的上半年,重庆仿冒武陵山珍达到一个最高点,多达二百多家餐馆同时经营着“武陵山珍”。大街小巷中“武陵山珍”无处不在,做麻辣火锅的、很小的鸡毛小店和高档的宾馆都在菜谱里添上了武陵山珍。

此外,重庆于1997年成为直辖市,直辖后的旧城改造使得王竹丰在旧城区的两家店都面临拆迁。致命的双重打击使得股东丧失信心纷纷撤资,一时间“武陵山珍”难以为继。1999年,王竹丰第一次创业宣布失败。(www.daowen.com)

(2)再次创业

惨败的王竹丰并没有放弃,他将仅剩的两路口店由“武陵山珍”改名为“土家苗寨”,以缓解压力,他说道:“主要是从战略的考虑,当时可以说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一改就是一个风向标,我们一改肯定那些假冒的武陵山珍就会看到真正的武陵山珍消失了。”那么打着“武陵山珍”旗号的冒牌店自然也就难以为继。他并没有放弃餐饮业,而是把自己的技术雪藏起来,等待时机。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志向,他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作毕麦——准备用毕生的精力追赶麦当劳。

重庆两百多家“武陵山珍”随着真正的武陵山珍在市场上的消失,又没有核心技术,很快就支撑不下去了。正如毕麦所言,到了一个制高点就会慢慢走向一个低谷,这是规律,在这样的冲击下,全国的武陵山珍也倒得非常快。

经过两年时间的积蓄,毕麦抓住时机,毅然决定将店名重新改回“武陵山珍”,继续打造山珍菜系。他发动家人筹款,卖掉自己的房子,和妹妹王文君重新选址武陵山珍总店,围绕新区走,把店开到社区里,武陵山珍龙湖总店终于得以开张。

(3)维权战争

随着第二次创业的成功,武陵山珍很快走出了重庆,在四川开起了连锁店。

2003年,成都人吴成发从攀枝花某商贸公司购买到名为“武陵煨珍煲”商标。当年9月27日,吴向工商总局递交了43类(餐饮)“武陵山珍”商标的注册申请。2005年,吴成发注册的“武陵山珍”商标通过初审,并进入公示阶段。

消息传到重庆,重庆武陵山珍的负责人表示:“重庆武陵山珍先于成都开设数年,如果让成都的吴成发申请获得通过,反成了侵权者,实在难以想象。”经过四年多时间、耗资二百多万,重庆武陵山珍公司通过法律手段反击,最终赢得商标局下发《“武陵山珍”商标异议裁决书》,裁决重庆武陵山珍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武陵山珍”使用在先,且经过广泛宣传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于成都人吴某“抢注”的“武陵山珍”商标不予核准注册。重庆的武陵山珍最终赢得了这场商标争夺战。

随着重庆武陵山珍连锁加盟经营模式的展开,不少外省商企纷纷来电来函索取加盟资料,咨询入盟的相关细节和条件。一时间,武陵山珍以惊人之势在全国各省市开办连锁店达百家。

2003年,河南省商丘市餐饮老板卢学慎和袁卫东看好武陵山珍的餐饮市场,从河南赶到重庆申请了武陵山珍在河南商丘的加盟店。双方约定,受许方只能在商丘市梁园区域内开设加盟店,不得擅自开办另外的分店和连锁店。没想到,加盟店在商丘开张后生意日益火爆,每日食客不断。为了省下不菲的加盟费、不受总部“管辖”并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两人决定盗用“武陵山珍”的名义在河南开分店。于是,两人通过制造假证者刻制了在重庆根本不存在的“重庆武陵源山珍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印章,将武陵山珍所有的工商、税务执照和各种获奖证书等全部复制。随后,两人又打着“武陵山珍”的旗号,在商丘、夏邑等地寻找加盟商,收取高额加盟费。事情败露后,武陵山珍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一纸状书将之告上了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

武陵山珍在历经创业失败与维权战争中日渐成长起来,多次荣获各大奖项,深受食客喜爱。

4.武陵山珍“菜系”

武陵山珍菜实际上是土家苗家特色炒菜与森林野生菌的结合。主营的武陵山珍火锅,号称“东方魔汤”,味型以咸鲜为主,烹饪方式主要是熬煮,用材用料则是各种各样的野生菌类。它打出“文火锅”“绿火锅”的旗帜,以特色的火锅形式成菜,使食客们享受一边煮一边吃的火锅趣味。

由于主料是绿色的野生菌类,武陵山珍在菜品上着力打造养生饮食,以几十种野生菌菜为原料反复试验研制火锅底料,不仅保证了野生菌菜的营养价值,而且清淡的锅底也能保证食客最大限度地体味野生菌的原始鲜香。在食用上,他们实行分餐制,由服务员全程提供分餐服务,这也是在吃法上的一种改进。同时,在推广过程中,毕麦与顾问团还一起总结出了品汤——品菌——品酒(自酿的山珍酒)的吃野生菌三部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