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我们前往自贡。自贡餐饮美食协会会长刘明权表示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赶往汇北街213号的自贡市餐饮美食协会,在三楼办公室见到了他。
刘明权认为,冷吃兔起源于厨师刘义公,但是后来失传,不知其后人所在,也无资料证明刘义公发明冷吃兔。刘明权表示:冷吃兔原来叫陈皮兔、海椒兔,且在民国已很出名,冷吃兔是一道盐工菜,盐厂常年炎热,盐工从家里带新鲜饭菜易坏,而干香的冷吃兔不易坏,最近十年才流传开。冷吃兔原来做法是干炒,现在是炸收;原来做一锅冷吃兔最少要用时45分钟,而现在炸收做冷吃兔只需25分钟;现在做冷吃兔可加可不加陈皮,加了可去腥、增香、降火。刘明权简要讲述了自贡冷吃兔的普遍性,家家都会做,家庭主妇做出来就可能是人间至味。冷吃兔特色在于干香、外酥内嫩、易保存,口味是麻辣香爽脆。
2.采访地方学者陈茂君
10月26日上午,我们对陈茂君老师进行了采访。陈茂君是自贡盐商文化研究协会的副会长,曾出版《自贡盐帮菜》《自贡盐帮菜经典菜谱》。
陈茂君表示未见有刘义公此人的记载,他认为此人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他说与江湖对应的是庙堂,江湖的精髓在于逍遥,江湖菜的魅力在于常变常新;许多传统名菜的起源,是起于乡村主妇,然后传至乡村厨师,再被城镇厨师学习到,最后逐步改进定型。至于冷吃兔,冷吃是一种烹饪技法,“冷吃兔”这个名称很早就有。冷吃兔是在陈皮兔、海椒兔、冰糖兔等传统菜基础上的创新,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近5年才大规模流传开。自贡文化是盐场文化,盐帮菜代表的是盐工盐商的口味,冷吃兔现在有多种口味,主要是麻辣咸鲜、味浓味厚,有偏甜味的、陈皮味的,冷吃兔可根据个人口味不同而调整,不能说哪个味道是最正宗的。冷吃兔常温可放一个月,冰箱可保存两个月,因去了水分,不易坏。冷吃兔往旅游食品发展,其味道浓厚、便于携带,可以解乏消遣,适应了当代人的需求。在采访后,陈茂君把《自贡盐帮菜》和《自贡盐帮菜经典菜谱》两本书送给了我们。(www.daowen.com)
《自贡盐帮菜》中有一篇《兔子何时家养》,引用自先秦至明清的材料,认为在清初兔子仍未大规模家养,自贡开始养兔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1936年荣县输出兔皮4万多张,1952年全市收购兔皮24万张[6],从这个数据中可知这段时间兔子已经大规模养殖,冷吃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存在且有名气的说法是可能的。
虽然刘明权和陈茂君在刘义公的说法上有分歧,但两人的说法中仍有很多内容都同我们前期搜集的相关资料是一致的。首先两人都认为冷吃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存在。其次两人都认为冷吃兔的发展与自贡的盐文化有关系,认为冷吃兔与陈皮兔、海椒兔相近或本为一体,冷吃兔在近年有所创新,并在近10年或近5年才大规模流传开。并且两人都强调了冷吃兔在自贡家庭的极高普及度,家庭主妇基本都会。同时我们发现,两人都表示没有哪家店是创始店,就连刘明权也不知道当年刘义公所在的饭店,至于现在出售冷吃兔的餐馆众多,也不能说出哪家的味道是最正宗的。于是我们把焦点放在了调查刘义公上。
《三多寨镇志》中的安怀堂照片
3.三多寨
27日下午两点四十分左右我们到达了自贡市三多寨镇三多寨村,询问了一些村民并无刘义公和冷吃兔起源的线索。于是我们前往三多寨镇政府,找到镇政府里面分管方志的一位工作人员,他为我们提供了《三多寨镇志》。《三多寨镇志》中并无关于冷吃兔起源和刘义公的记载,但刘氏安怀堂确实存在过。安怀堂是三多寨乡绅刘举臣修建的西式洋楼,刘举臣是1839年生人,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关系匪浅,其子名刘庆堂。[7]如《自贡冷吃兔》所说,刘义公至迟在20世纪60年代已去世,且他的身份为安怀堂的绅粮,那么与刘庆堂应有关联。政府工作人员给了我们镇志编写者之一的钟幼明的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